第三十六章 功亏一篑(1 / 2)

流华录 清韵公子 3835 字 8小时前

丑时将近,宛城的四周被寒风笼罩,仿佛天地间的温度都在这片战场上冻结。刺骨的寒意穿透了铠甲,灌入骨髓。战场上,数不清的火把散发着微弱的光芒,摇曳的火光如同鬼火般飘动,投射在城墙和战士们的身影上,带着一丝死寂的恐怖气息。

宛城的城墙,如同一座铁壁,坚不可摧地屹立在月光下。城头上的弓箭手们隐匿在夜色中,偶尔闪现的影子让人不禁心生寒意。月亮被云雾遮掩,昏暗的天际间,城墙的轮廓若隐若现,宛如一只猛兽,随时准备扑向即将到来的黄巾军。

张曼成站在黄巾军的阵营中,远远望着城头。月光在他的铠甲上反射出一层冷光,面容显得更加冷峻。他的双眼紧紧盯着城墙上的守军,心中却翻涌着不安的情绪。战事已经持续了数日,黄巾军不断进攻,号角声几乎没停过。但守军依旧屹立不倒,他本以为,在长时间的攻势下,守军已经疲惫不堪,应该会在此刻崩溃,然而事实却出乎他的预料。

时钟已经敲响,他设定的时刻已经过去整整一个时辰。张曼成深吸了一口气,望向身旁的副将:“地道的进展如何?”

副将低下头,语气凝重:“大人,地道未能突破。敌人似乎有所防备,不仅封堵了入口,还埋下了陷阱,千余精锐都未能如期汇报。”

张曼成的眉头紧锁,心中闪过一丝错愕。他不愿相信这个消息,但理智告诉他,或许地道早已暴露,所有的准备都化为泡影。他的心情一阵沉重,但很快他又深吸了一口气,抚平了内心的波动。作为主帅,他必须保持冷静。如果他表现出丝毫的慌乱,那军心将彻底崩溃,黄巾军的最后一线希望也将破灭。

“命令全军调整阵型,继续进攻。”张曼成咬牙低语,声音虽然平静,但内心的火焰已悄然燃起。他知道,唯一的出路就是硬攻,攻破宛城的城墙,他必须打破这个僵局。

与此同时,宛城的城头上,血腥的气息弥漫开来。黄祖和甘宁已经负伤,身上的甲胄被鲜血染红,刀枪交错,陷入了恶战。黄祖紧紧握着手中的剑,咳嗽了几声,血从他嘴角渗出,顺着下巴流到胸前。“祖兄,你坚持得住吗?”甘宁气喘吁吁,面色苍白,眼神却依然坚定。

黄祖擦去嘴角的血迹,沉声道:“我能坚持,宛城若失,南阳郡便无立足之地!”

甘宁紧握长枪,站在黄祖身侧,目光始终紧盯着城下的黄巾军。每一波进攻都如同狂风骤雨,敌人死死地扑向城墙,城头上不断响起兵器碰撞的声音。敌军的号角声此起彼伏,激烈的战斗让整个宛城笼罩在血腥的氛围中。

黄祖一脚踩住城墙上的石块,奋力挥剑斩下迎面而来的敌军。身边的士兵已经开始疲惫,渐渐露出惧色。然而,他的眼神依旧坚定,那是南阳郡的脊梁,守护这片土地的最后一线希望。

就在此时,一声痛苦的惨叫打破了战场的喧嚣。一名黄巾军士兵被弓箭射中,倒地挣扎,鲜血喷涌而出,染红了周围的泥土。他的战友立刻扑上去,将他拖至一旁,但不到片刻,那名士兵便失去了生命,尸体横在战场上。战友们不敢停顿,依旧高举刀枪,向城墙猛攻,喊声震天:“杀!杀!杀!”

随着战斗的继续,黄巾军的压力逐渐增大。城墙上的守军并没有像他们预料中那般软弱,相反,守军的反击异常凶猛。城头上,黄忠出现在了战场,他冷静地指挥着弓箭手,一箭接一箭地射杀敌军先锋。每一箭都准确无误,射中目标时,敌军的身影瞬间被月光照亮,鲜血喷洒在空中。

城墙下,黄巾军的攻势逐渐减弱。士兵们已经疲惫不堪,虽然他们仍在拼命冲击,但每一波进攻都变得愈加艰难。随着时间的流逝,更多的黄巾军士兵倒在了城下,有的被箭矢射穿胸膛,有的被砍断四肢,鲜血染红了整个战场。

“快退!退!退!”张曼成站在阵营中,声音在喧嚣的战场中显得有些沙哑。他的脸上浮现出一丝错愕,随即迅速转为决绝。他明白,黄巾军再也无法突破这道防线了,若不及时撤退,整个军队将陷入不可挽回的混乱。

命令传递下去,黄巾军开始乱作一团。那些尚能站立的士兵不知所措,很多人开始四散奔逃,战场上的混乱如火如荼。守军趁机发动反击,黄忠冷冷地盯着那些仓皇逃命的敌人,弓箭如雨点般射出,成群的黄巾军士兵倒下,尸体堆积在城墙下。

寒风凛冽,夜幕深沉,宛城的天空如同一张沉重的帷幕,笼罩着这片充满鲜血与杀戮的战场。城墙上,砖石的表面已经被无数次的攻击划出裂痕,风吹过时,砖石间的空隙中传来阵阵低沉的回声。原本坚固的城墙,在连日的战斗中,已经布满了裂痕,仿佛一座即将崩塌的古老堡垒。然而,这座城依旧屹立不倒,承载着守城士兵无尽的血与汗。

甘宁站在城头最前方,他的全身战甲已被战斗的汗水与血迹染红。铠甲上镶嵌的银色片甲反射着战火的光芒,肩甲上两条金色的龙纹若隐若现,彰显着他的身份与地位。长枪紧握在他手中,枪身泛着冷冷的光,他的眼神如刀锋般锐利,目光直视着那些试图逃命的黄巾军士兵。“黄巾贼,岂能逃脱?”他低声咆哮,语气中充满了决绝与冷酷。

“杀!”黄祖身穿重甲,面色铁青,他的声音震耳欲聋,如同一声雷鸣从战场深处传来。全身的重铠让他的步伐沉重,但他依然带领着最后的精锐突围,像猛虎一般冲向溃败的敌人。那些黄巾军士兵在他身后纷纷倒下,溅起的血花犹如盛开的梅花,瞬间染红了战场的每一寸土地。

战场上的喊杀声、武器碰撞的声音、士兵们的嘶喊声交织成一曲令人心悸的恐怖战歌。宛城的空气仿佛都在这片血腥的杀戮中震动,连远处的夜空似乎都黯然失色。甘宁在城头上紧紧盯着远方,他的心跳在这一刻和这片战场的节奏融合,仿佛整个宛城都在与敌军的鲜血交换着生命。

黄祖剧烈地咳嗽了几声,鲜血从嘴角溢出,滴落在他金属的护甲上。他艰难地抬起手,拭去嘴角的血迹,露出一丝坚定的笑容:“能坚持住,只要这座城不倒,我们便无退路。”他说这话时,声音低沉却充满力量,仿佛在告诫甘宁与自己——只有守住这座城,才能守住一切。

甘宁轻轻点头,虽然伤势让他的每一寸肌肉都在剧烈地疼痛,但他依然目光如炬,气息稳重。他知道,无论如何,这座城不能失,宛城是整个南阳的最后屏障,是他们必须守护的家园。

就在这时,忽然,一阵激昂的号角声从远处传来,随之而来的是沉稳而有力的鼓声。黄忠的身影终于出现在了城头的另一侧,他的身披重甲,手握一支长弓,步伐沉稳,宛如山岳般屹立在城墙上。他的盔甲上刻有金色的龙纹,肩甲上披着紫色的战旗,旗帜随风飘动,刀枪空中舞动。看到黄忠,黄祖和甘宁的脸上不自觉地浮现出一丝微笑,尽管身上伤痕累累,但他们的眼神重新燃起了希望的火焰。

“黄忠来了!”甘宁低声说道,声音中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兴奋和释然。仿佛这一刻,他的力量也被重新注入,整个人的气场愈加凌厉。

黄忠弯弓搭箭,目光如鹰隼般锐利,箭矢在他手中如同流星一般划破夜空。只见他毫不犹豫地射出一箭,精准地命中一名试图攀爬城墙的黄巾军士兵。那名士兵发出一声惨叫,随即从云梯上跌落,摔倒在地。黄忠再次拉弓射箭,箭如疾风,接连射杀了试图再次攀爬的敌人。每一箭几乎无一失手,瞬间让黄巾军的进攻节奏遭遇了严重打击。

宛城的夜色愈加深沉,乌云低垂,月光被厚重的云层遮掩,只有偶尔透出一缕微弱的光辉,照在城墙上,映照出无数裂痕和鲜血染红的砖石。城头上,守军的士气如注入了强心剂,疲惫的面容瞬间焕发出一股新生的力量。黄忠的到来,如同一股激流灌注进了这座血与火的战场。原本因为连日苦战而体力不支的士兵们,肩膀挺得更直,背脊似乎突然变得更加坚硬,双眼炯炯有神,气势如虹。每个人的胸口都像是鼓起了无形的风帆,牢牢地支撑着他们所扞卫的城池。

“杀!”黄忠低沉的声音传入耳中,他挺立在城头上,手中的长弓如同神兵天降,箭矢一箭接一箭,迅猛且致命。每一箭几乎无一失手,破空之声如雷霆般响彻夜空,箭矢划破了黑夜,带着嗜血的气息,直穿敌军先锋的心脏。黄忠的身影仿佛与城墙融为一体,稳如磐石,指挥着守军逐步恢复了战斗的节奏。每一次拉弓、瞄准、射箭,仿佛是一次天命的裁决,敌人的进攻在他手中如同削弱的洪流,逐渐失去力量。

宛城的城墙上,红色的旗帜在夜风中猎猎作响,犹如烈焰一般,映照着周围的暗夜。旗帜的颜色与炽热的怒火交织在一起,鲜血的色泽渗入了每一寸土地,似乎连空气都充满了战场的腥臭。每一次旗帜的飘扬,都像是对敌军的挑战,又像是对守军的激励。城墙上被反复撞击的砖石开始龟裂,随着震动的持续,一些石砖已不堪重负,甚至有些开始脱落,仿佛在诉说着这座古老城池在承受的巨大压力。然而,宛城的守军却依然死守城池,坚定的目光没有一丝退缩。

然而,黄巾军的猛攻并未停止。张曼成,身着破旧的战甲,目光如狼般锐利,挥手示意身后精锐继续攻城。号角再次吹响,凄厉的号角声像是夜空中的号令,激起了黄巾军如潮水般的猛扑。数座云梯再次推进,轰然撞击城墙,巨大的撞击声如雷鸣般回荡在宛城的每个角落。攻城锤的撞击声犹如打破了山岳的巨响,震得整个城池如同一只被困的野兽,发出阵阵低吼。战马的嘶鸣与士兵的叫喊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片混乱的狂潮,奔腾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