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怎么想阮文静不知道,反正她想到这件事心里就一股火。
到时候她嫁出去了,她爹死了,庶兄继位家主,那她娘还得看一个庶子的脸色,在庶子手底下讨生活。
就说这事搁谁身上谁不气?
而且这厮之前还怂恿父亲将她打死,她可一直记着呢。
俗话说不蒸馒头争口气,等她出人头地,第一件事就是把庶兄嫁出去。
若是人家女方家嫌弃他是个没了清白的纨绔,不想娶他做正夫,那就将他送去当别人的男妾。
若是实在没人要,就绞了头发将他送去寺庙做和尚,总之绝不让他留在家里碍她和她娘的眼。
像阮文静这样的女孩京城不在少数,在父亲吃瘪的目光下,她们骄傲的就像一只只小天鹅。
小天鹅们奔去光明的未来,下半辈子不用被困在后宅里指望男人,儿子过日子。
女子学堂第一年入学人数,共七十二名。
这七十二名女学子在家中都是读过书的,有一定的文化基础,不然目不识丁也没有勇气第一批报名。
国子监出了几张入学试卷,用来摸她们的底。
第一张及格者分去小学一年级,第二张及格者分去小学二年级,第三张及格者分去小学三年级,第四张及格者分去中学一年级……以此类推。
七十二的人数不算多,但这七十二个人无一例外全部及格入学。
其中小学共分到四十二名学子,中学分到二十七名,大学只有三名。
但是这三名考入大学的学子,皆是大三学子。
这令国子监震惊不已,本来他们都不打算出大学试卷的,因为他们不认为这些女学子能做出来。
还是虞朝灵强烈要求,他们才不情不愿的出题,他们原本觉得这三张试卷就是多此一举,还浪费了他们的时间。
但偏偏有三个人做出来的,还是三张大学试卷都做出来了,简直啪啪打这些国子监学士的脸。
要知道她们小学试卷的难度不亚于考童生,中学不亚于考秀才,大学更是直逼考举人难度。
怎么说呢,相当于这三个考上大学三年级的女学子,再磨练个一两年就可以去参加科举了,绝对榜上有名。
而且这三名女子,只有一个芳龄二十三,其他两个一个十八岁,一个十七岁。
批改试卷的国子监学士就想问候她们父母了,你女儿怎么养的,这么天才的?
刚好,那名二十三岁女学子的父亲就在国子监任职,于是批改试卷的学士虚心讨教,他如何教女。
该大人很是尴尬,他不知道哇,家里两个嫡子,两个庶子,他光教这几个都没空教,上哪有功夫去教女儿?
别说教了,女儿小时候他都没抱过几次,一个手都能数得清。
不过说起来,他倒是想起来了。
他女儿跟三庶子差不多大的年纪。以前他教三庶子时,他女儿就端着小凳子坐在角落眼巴巴的看着他。
他当时只觉得女孩子能听懂个毛啊,只当是小孩子喜欢黏着父亲,于是放任她在旁边听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