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钦差大人(2 / 2)

“正好有空在家把被褥都做上,还有空就把那些旧衣裳给你们改改。

“如今一天儿比一天儿冷,这场秋雨之后,估计就该穿夹袄了。

“冬天的棉衣棉鞋也该准备做起来了,回头我去问问,得做多厚才行。

“听说这边的冬天可不是闹着玩的,弄不好只真会冻死人的!”

周氏话音刚落,只听外面哗的一声。

大雨倾盆而下。

而老金头刚好抢在最后一刻冲进门来,险些被浇成落汤鸡。

“秦将军,村里有人带回来消息。

“钦差大人已经抵达镇上,估计等这场雨过后,就该来村里了。”

眼瞅着外面雨越下越大,老金头一时半会儿也走不了,干脆跟秦恺峰一起进了密室,打算把今年进贡需要的野山参取出来准备好。

毕竟谁也不知道钦差到底哪天来。

万一人家就是敬业,喜欢冒着雨过来呢!

密室中有提前打好的小木箱。

松江村每年需要进贡两箱,一箱的年份需要在三十年以上,一箱则是普通品相即可。

这个事儿老金头最熟了,很快就把两个箱子都装满了。

然后他又拿出一棵百年老参单独放着,道:“今年朝廷来人还不知道是谁,无论如何先备着吧。

“再去库房挑两块品相好的皮子,也就差不多了。

“没办法,想顺利过关,总归是要出点血的。”

松江村是专门负责上贡人参的村子。

但如果不跟钦差大人搞好关系,到时候什么数量不足,年份不够、品相不好各种问题就会层出不穷。

秦恺峰对此当然没有任何意见,朝廷如今那些官员和内侍是什么德行,他比老金头还清楚。

“钦差到村里之后,我们这些流放犯是不是应该躲在家里不露面比较好啊?”

“没事儿,其实他们过来,最多也就待半天儿。

“咱们村儿条件不好,朝廷来人从来不在这里住。

“骑马往东走半天路,就能到东台村儿。

“那边村子大,村里人也多,条件好的人家都住砖瓦房。

“朝廷每次有钦差过来,都是去东台村留宿。”

秦恺峰点点头道:“只在村里吃顿饭也挺好的。

“若是还要招待他们留宿,住的地方够不够且不说。

“一个不小心就把人给得罪了,还不如早早送走省事。”

“谁说不是呢!”老金头说着,将取出来的野山参放在堂屋的条案上,又跟秦恺峰去厢房中挑了两张品相好的狐狸皮出来。

看着老金头从自家密室里拿出来那么多人参,参参都惊呆了。

不是,房子都归我家了,密室里的东西难道不是吗?

她之前还以为,那一大屋子人参都是自己的了。

所以一点儿都没着急。

觉得等自己再长大一些,什么时候需要灵气就可以进去吸几口。

可现在老金头居然一下子就拿走了多半屋子的人参。

这简直比要她的命还难以接受。

早知如此,她那天就该拼命多吸一些灵气才好。

殊不知那天只吸了一棵百年老参,她就几乎睡了一天一夜,差点儿没把家里人吓坏了。

参参躺在炕上,盯着外屋桌上的人参直流口水。

章氏看见,赶紧扯过布巾给她擦了擦口水,将她抱起来道:“怎么流了这么多口水?是不是饿了?”

【才不是饿……不对,我才没流口水呢!】

参参不肯承认,但章氏还是把她抱回西屋,关上门,解开衣襟开始喂奶。

【我都说我不是因为……唔……】

算了,吃奶也一样能补充灵力。

虽然补的很少很缓慢,但也比没有强。

想到这里,参参更加卖力地吃起奶来。

章氏抱着闺女,眼睛里的温柔和宠溺几乎都要溢出来了。

……

这场大雨直下到次日傍晚才停。

第三天才总算放晴。

也果然不出老金头所料,天刚放晴,朝廷的人就来了。

一大早,镇上打前站的人就先到了村里。

及到日上三竿,一个近百人的队伍来到松江村。

老金头一看领头之人,还是去年的老熟人——内侍严玚。

但他今年带来的人太多了,一时间都找不到那么多地方安置,只好临时又征用了刚分给秦家的院子。

老金头先将严玚请到堂屋喝茶休息,又赶紧叫儿子去通知村民把各家的椅子凳子搬过来应应急。

其他人就只能暂时被留在了院子里休息了。

严玚道:“不用这么麻烦,咱家这次过来,还顺便带了些流放犯过来,所以人看起来是多了些。”

老金头赶紧道:“真是辛苦严大人了,不巧前两天还下了雨,山路不好走,真是给您添麻烦了。”

“嗐,好说好说。”严玚说着,视线在堂屋内逡巡一圈问,“参把头还有胡家人呢?怎么都没看见呢?”

老金头心想,该来的果然还是来了。

他赶紧躬身道:“胡家出了点事,如今已经不在村里了。

“村里人推举我成为新一任的参把头。”

“嗯?”严玚接连几年过来,吃了胡家不少孝敬。

此时听说胡家出事了,参把头还换人做了,他顿时皱起眉头。

老金头急忙保证道:“严大人只管放心,给宫中进贡的东西,只会比以前好,绝对不会比以前差。”

他说着,将早就准备好的东西推到严玚手边。

严玚先抽开木匣,只扫了一眼便确定,绝对是棵百年以上的好东西。

再伸手摸摸桌上摆着的两张银白无暇的狐皮。

确认了东西都不错之后,严玚顿时没了刚才严肃的模样,露出一丝笑容道:“也好,无论谁做参把头,只要能好好给皇上办事儿,不给咱家找麻烦,那就一切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