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承蒙(2 / 2)

第一百八十章 大佬唐俊决定投资霓虹股市!

关于八十年代的香江,唐俊印象最深的是九龙仓、佳宁集团和和记黄埔的收购大战,这或许是他好运的终点。

他的30亿港币,在怡和这样的巨头面前,显得微不足道。

因此,他才想创立地主会。

桌上摆着2000万港币和一柄枪,这个选择并不难做。

司马祥再次核对细节:\"唐先生,您真打算用30亿资金投资股市?\"

无论是2022年还是1980年,30亿港币都堪称巨款。

要知道,1972年包玉刚投建红磡隧道只用了3亿;1978年李嘉诚的长江实业市值不过6亿多。

整个香江能拿出30亿的,不到十人。

唐俊放下茶杯笑了笑说:\"准确地说,是日股的银行股。”

黄世同疑惑问:\"为何选择日股?\"

唐俊笑道:\"理由很简单,八十年代初香江地产经济过热,人工成本攀升,制造业逐步外迁。

久而久之,没有实体支撑的地区,货币必然贬值。”

自1980年起,香江经济过热的后果逐渐显现,货币快速贬值。

1983年中英谈判时,港币更是每日一价,最高时1美元兑9.6港币。

于是,唐俊深思熟虑后决定,趁现在将部分资金从香江撤出,转投霓虹。

八十年代的霓虹,完成产业转型后步入资本化阶段。

宏观层面,经济增速虽较前十年有所放缓,但微观上,企业利润水平也略有下降。

然而,这一时期霓虹股市却迎来了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牛市。

随着经济资本化进程加深,各行业集中度持续提高,大企业迅速壮大,小企业则被淘汰。

在8年代,人们熟知的是霓虹国的大型制造业巨头,如汽车领域的丰田、本田,以及家电行业的索尼、松下、东芝。

然而,鲜有人知的是,当时的几大霓虹银行规模远超这些知名企业。

1990年,全球市值前十的企业中,有八家来自霓虹,其中六家是大型银行。

从80年代到90年代初,霓虹迎来了史上最大规模的牛市。

在此期间,银行业板块的涨幅高达831%,位居各行业之首。

随后,随着相关协议达成,日元加速升值,霓虹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阶段。

如今投资霓虹股市中的银行股,几年后若将收益带回香江,必将成为一笔巨额财富。

司马祥、黄世同等人心照不宣地对视一眼,从彼此眼中读出了震惊。

作为香江顶级的经纪人,他们敏锐察觉到了这一点。

正因如此,他们才能在73股灾前成功撤出所有资金。

而唐俊,一位出身社团的年轻龙头,年仅二十一岁,竟也能洞察市场的微妙变化并作出精准判断,实属难得。

这足以证明他之前的三次操作并非偶然。

“很好!唐先生,我们支持您!”

“既然唐先生信任我们,我们就一定为您管理好这三十亿资金。”

“请放心,交给我们,定无差错。”

黄世同、司马祥等人纷纷竖起大拇指,拍胸承诺。

“好!”

“阿忠会将这笔钱打入各位账户,记得先换成日元和美元。”

“你们负责这笔资金,我会确保你们得到应有的回报。”

“未来你们将享有股票百分之十的分红,如何?”

唐俊满意地点头。

黄世同等人毫无异议,立即举杯应允:“没问题,全听唐先生安排。”

“唐先生做决定即可。”

承蒙唐先生赏识!

给面子就得接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