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星轨闭环(1 / 2)

土夫子自传 涧潭 1855 字 8小时前

第一节 青铜碑文

晨雾中的长江入海口像被按了暂停键。

浪花凝固在半空,保持着翻涌的弧度,却变成了青灰色的金属雕塑。细密的水珠挂在浪尖,每一滴都映着扭曲变形的朝阳。我站在岸边,骨瓷化的双腿已经感受不到江水的寒意,脚掌与青铜化的滩涂融为一体,皮肤下蔓延的金属纹路像是某种古老的电路板。

老周蹲在浅水处,搪瓷缸舀起一捧看似普通的江水。水面漂浮着细密的青铜屑,在阳光下泛着诡异的血锈色。他倾斜缸体,水流出的速度异常缓慢,像是极度粘稠的油脂。

\"看清楚了......\"他的声音沙哑得不成样子,\"这不是水。\"

缸底残留的液体突然蠕动起来,在搪瓷表面重组出《少年科学画报》的刊头字样。那些青铜屑自动排列,拼成1958年创刊号的dNA双螺旋图案——只是碱基对全部替换成了微缩的青铜树枝。

江心传来闷雷般的轰鸣。

那座青铜碑破水而出时,带起的不是浪花,而是无数凝固的青铜浪刺。碑身足有十米高,表面没有文字,而是由无数杂志封面熔铸的浮雕。我伸手触碰,指尖立刻被吸附在碑面上——1958年的创刊号封面突然软化,将我整只手吞了进去。

\"陆哥!\"

小吴的惨叫从身后传来。他跪在滩涂上,双手死死捂着右耳。鲜血顺着指缝渗出,在青铜化的地面上画出歪歪扭扭的星图。老周一个箭步冲过去,用折叠钳夹住他耳廓里扭动的异物。

\"忍着点!\"

钳子拽出的不是虫子,而是一段金属化的耳骨。森白的骨表面刻着微缩星图,与青铜碑上的图案完全一致。更可怕的是骨管内部——密密麻麻的青铜线虫正在蠕动,每只虫背上都刻着《少年科学画报》的刊号。

小吴的瞳孔开始变化。

眼白浮现出玉琮特有的网格纹,右眼更是直接泛起了青铜光泽。他的声带发出92.4mhz的电磁杂音:\"它在改造我们......要把人变成......接收器......\"

青铜碑突然震动。

顶端的七颗骨瓷眼球开始旋转,排列成北斗七星阵型。每颗眼球里都映出不同的场景:良渚玉琮王坑、三星堆祭祀坑、石家河古城墙......七大遗址的地下,隐约可见巨大的青铜人像正在苏醒。

我的骨瓷右手突然不受控制地抬起。

指尖射出的青铜丝穿透晨雾,直指苍穹。云层之上,北斗七星的位置,七颗青铜卫星正在变轨,太阳能板边缘长出枝桠,在太空中勾勒出巨树的轮廓。

老周突然撕开衬衫。

他胸口的北斗七星纹身正在渗血,最暗的辅星位置凸起个硬块。折叠刀挑开皮肤,里面竟是颗微型玉琮——良渚出土的十二节玉琮最后一块残片!

\"你爹把地图刻在了我身上......\"他疼得面目扭曲,\"把钥匙......插进碑眼......\"

青铜碑基座突然裂开七个锁孔。

形状各异的钥匙孔,正好对应七大遗址出土的青铜器纹路。而最后一个锁孔——赫然是我右脚胎记的倒模!

第二节 七器归位

北斗七星的光束骤然增强,如同七根通天青铜柱贯穿云层。

良渚遗址的方向最先亮起青光。玉琮王悬浮在距地面三十米的空中,十二节纹路逐节点亮,投射出的星图笼罩整个遗址公园。那些原本深埋地下的玉器纷纷破土而出,在低空排列成银河系的旋臂形状。

\"滋——滋滋——\"

三星堆祭祀坑传来老式收音机的调频声。青铜神树的残件自动拼接,断裂处渗出青黑色黏液,像活物般将碎片黏合。最上层的枝桠间,九只青铜鸟同时转头,眼窝里嵌着的玉琮碎片开始旋转。

老周的bp机突然炸开。

塑料外壳崩裂,露出里面改造过的青铜电路板——这根本不是通讯设备,而是微型频率发射器!电路中央焊着半片人指甲盖,背面刻着\"1976.7.15\"。

\"操他娘的......\"老周的手在发抖,\"我们一直戴着信号发射器......\"

石家河古城的城墙开始自行重组。

砖块像被无形的手摆弄,在城墙上拼出巨大的饕餮纹。纹路的凹槽里涌出暗红色液体,顺着城墙流淌,形成长江流域的血脉网络。更可怕的是地底传来的震动——七大遗址正下方,七尊百米高的青铜人像正破土而出。

我右眼的玉琮视野穿透地层。

那些青铜巨人手中捧着不同年代的《少年科学画报》,封面日期对应着七个关键年份。它们的喉咙部位装着老式扩音器,正在发出92.4mhz的共鸣音。声波震得地表龟裂,裂缝中爬出无数青铜线虫,每只虫背上都刻着失踪者的姓名。

\"七器归位......\"小吴的金属化耳骨突然发出电磁音,\"要闭环了......\"

我的骨瓷右手不受控制地高举。

指尖迸出七道青铜丝,如同导线般穿透云层,与同步轨道上的北斗卫星相连。那些卫星的太阳能板正在变形,边缘长出青铜枝桠,在太空中组成巨型青铜树的轮廓。最细的枝梢挂着七本杂志模型,封面正是七大遗址出土的青铜器纹样。

长江突然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