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开水白菜(2 / 2)

\"时间还剩30分钟!\"主持人提醒道。

山本悟不慌不忙地开始最后的摆盘。他用河豚皮冻做成的小桥横跨碗沿,桥上站着用萝卜雕成的渔夫;汤底铺着一层透明的琼脂,模拟出溪流效果;那些半熟的腹肉被卷成花朵形状,点缀在\"河岸\"两侧。

当这道\"河豚三味\"完成时,全场鸦雀无声。这已经超越了料理的范畴,简直是一件艺术品。刺身的晶莹剔透、烫肉的粉嫩诱人、浓汤的金黄醇厚,三种形态的河豚被完美融合在一个画面中,讲述着从生到熟的美食故事。

\"时间到!\"

山本悟退后一步,向评委席微微鞠躬。他的助手将菜品小心地端上评委席,全场目光都聚焦在那碗如同梦境般的料理上。

杨龙这边,开水白菜还在最后的扫汤阶段。豆豆的额头沁出细密的汗珠,豆苗紧张地咬着下唇,就连一向淡定的陆子浮都绷紧了身体。

评委席上,山本雄二缓缓睁开眼。他先看了看孙子制作的河豚料理,又抬眼望向杨龙这边尚未完成的开水白菜,嘴角勾起一抹几不可察的冷笑。

比赛进入最紧张的时刻。

杨龙缓缓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周遭的喧嚣如潮水般退去,耳边只剩下自己平稳的呼吸声和心跳声。当他再次睁开眼时,世界仿佛被一层透明的薄膜隔开——评委席的窃窃私语、观众席的闪光灯、对面山本悟投来的目光,一切都变得遥远而模糊。

他的眼中只剩下那颗躺在砧板上的黄秧白菜。

手指轻触菜心,触感冰凉而鲜活。这颗在游戏世界里经过无数次参数调整的白菜,此刻在他指尖下仿佛有了生命。刀尖轻轻一挑,外层叶片如花瓣般散开,露出嫩黄如琥珀的内芯。他的手腕以一种奇妙的韵律微微转动,刀锋沿着纤维的走向游走,将菜心修成完美的莲花苞形状。

\"这是......\"观众席上,高峰山猛地坐直了身体,手中的茶杯倾斜都未察觉,\"周卓的'观音手'?\"

菜心落入冰水的瞬间,杨龙已经转向那锅熬了整整一夜的高汤。汤色清亮如泉,表面却不见一丝油星——这是用老母鸡、老鸭、猪肘、火腿等十几种食材吊出的顶级清汤,经过三次扫汤后已经纯净得能照出人影。

但还不够。

杨龙取过提前准备好的鸡胸肉,刀刃在肉上轻快地跳动,将其剁成细如发丝的肉茸。这个动作他练习过上千次,在游戏里更是重复了上万遍。每一刀落下都精准地切断纤维却不破坏细胞结构,确保最大程度释放蛋白质的吸附能力。

\"他的刀......\"成都周记川味馆里,周卓盯着电视机,手中的烟斗早已熄灭,\"在呼吸。\"

确实,杨龙的刀仿佛有了生命。它不再是冰冷的金属,而是他手臂的延伸,每一次起落都带着某种难以言喻的韵律。肉茸在刀下渐渐变成一团粉色的云朵,细腻得能穿过最细的筛网。

扫汤开始了。杨龙将肉茸轻轻撒入微沸的高汤中,左手持勺以顺时针方向缓缓搅动。这不是简单的机械运动——他的手腕每转一圈都有微妙的变化,时而轻挑,时而重压,引导肉茸在汤中形成一个个小漩涡,如同星辰运转。

\"看汤色!\"观众席上一位淮扬菜大师惊呼。

奇迹正在发生。肉茸如同活物般在汤中游走,吸附着最后一丝杂质。汤面渐渐泛起细小的\"菊花心\",那是蛋白质与杂质结合后形成的絮状物。杨龙的眼神专注得近乎虔诚,额角沁出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他却浑然不觉。

第一遍扫汤完成,汤色已经接近无色。但杨龙没有停手,他又取过准备好的鱼肉茸——这是用最鲜嫩的鳜鱼腹肉剁成,加入了少量蛋清增加黏性。

\"双重扫汤?\"评委席上的山本雄二第一次露出惊讶的表情,\"中国菜很少用这么繁琐的工艺......\"

第二遍扫汤更为精妙。鱼肉茸比鸡茸更细腻,需要更精准的温度控制。杨龙将火调至最小,让汤保持在将沸未沸的\"虾眼水\"状态。他的搅动节奏也随之改变,不再是均匀的圆周运动,而是时而快时而慢,像是在演奏某种无声的乐章。

豆豆站在一旁,双手不自觉地紧握成拳。她见过杨龙无数次练习扫汤,但从未见过他这样的状态——整个人仿佛与厨具、食材融为一体,每个毛孔都在感知火候的变化。

\"厨心......\"周记川味馆里,周卓的声音有些发抖,\"这兔崽子居然摸到了厨心的门槛。\"

第二遍扫汤结束,汤色已经清澈得如同山涧泉水。但杨龙的动作还没完——他从如烟手中接过那包野山菌粉,轻轻撒入汤中。这是计划外的第三步,却在此时显得无比自然。

菌粉入汤的瞬间,奇妙的变化发生了。汤面上泛起一层极细的金色光晕,像是朝霞映照在湖面上的微光。杨龙的搅动变得更加轻柔,几乎看不出动作,却能让菌粉均匀地分布在汤中每一个角落。

\"温度89度,ph值6.8,浊度0.3NtU......\"陆子浮盯着仪器上的数据,声音因震惊而微微发颤,\"这已经超出了游戏设定的参数范围......\"

扫汤完成,杨龙将汤过滤到一个干净的砂锅中。此时的汤纯净得令人心悸,看似无色,却在灯光下泛着极淡的金黄,如同液态的阳光。

接下来是白菜的烫制。杨龙从冰水中取出那颗已经修成莲花状的菜心,用特制的银针在菜帮上刺出数十个几乎看不见的小孔——这是为了让高汤能够充分渗透。他的动作快得几乎看不清,每一针都精准地避开主要纤维,不会影响菜心的完整形态。

烫菜的水是单独准备的,加入了少量盐和鸡汤油。杨龙将菜心放入后立刻调至小火,水温严格控制在75度。这个温度足以让菜心软化,又不会破坏其脆嫩口感。他的左手悬在水面上方,不借助任何仪器,仅凭手感就能判断温度变化。

\"他在用'听水法'......\"高峰山激动地对身旁的陈家老爷子说,\"这是清朝御厨黄敬临的独门绝技!通过观察水泡的大小和声音判断温度!\"

菜心烫好,杨龙将其小心地放入早已准备好的汤碗中,形态宛如一朵含苞待放的莲花。此时的菜心已经半透明,纤维在灯光下呈现出美丽的放射状纹路。

最关键的时刻到了——浇汤。杨龙双手捧起砂锅,将高汤缓缓倾入碗中。这不是简单的倾倒,而是一种近乎仪式的动作。汤流细如发丝,先沿着碗壁旋转一周,然后才逐渐向中心收拢。菜心在汤中微微颤动,外层叶片缓缓舒展,真的如同一朵在水中绽放的莲花。

全场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看着这神奇的一幕。当最后一丝汤流入碗中时,奇迹发生了——那颗看似普通的白菜心竟然在清汤中完全绽放,层层叶片舒展如莲座,中心的花蕊部分微微上翘,仿佛在迎接阳光。

但这还不是全部。杨龙取过一小碟之前萃取的鸡油,用银匙轻轻点在汤面上。金黄的油珠在清汤表面散开,形成一幅微型的山水画——远山近水,亭台楼阁,俨然一副水墨意境。更神奇的是,这些图案并非静止,而是在汤面上缓缓流动,如同活物。

\"这是......\"评委席上的淮扬菜大师站起身,声音颤抖,\"'汤画'?失传百年的绝技?\"

成都的周记川味馆里,周卓猛地拍案而起,把周围的街坊吓了一跳:\"好小子!残卷上功夫他居然真的完美复刻了!\"

杨龙对周围的反应浑然不觉。他的眼神依然专注在那碗开水白菜上,仿佛世界上只剩下这一件事物。最后,他取出一根细如发丝的金线,轻轻放在汤面中央。金线遇汤即化,瞬间在整碗汤中散开,形成无数细小的金色光点,如同星河洒落。

\"时间到!\"

主持人的声音似乎从很远的地方传来。杨龙缓缓吐出一口气,仿佛从一场深沉的梦境中醒来。他的后背已经完全被汗水浸透,手指因长时间保持精细动作而微微发抖。但当看到那碗在灯光下熠熠生辉的开水白菜时,他的嘴角勾起一抹满足的微笑。

豆豆轻轻握住他的手,发现他的掌心冰凉。\"你刚才......\"她的声音有些哽咽,\"太美了。\"

杨龙摇摇头,示意助手将菜品端上评委席。那碗开水白菜被小心地放在托盘上,清汤中的金色光点随着移动而闪烁,白菜心保持着完美的绽放姿态,如同一件活着的艺术品。

评委席上,山本雄二第一次露出了凝重的表情。他死死盯着那碗看似简单却蕴含无穷玄机的开水白菜,苍老的手指不自觉地敲击着桌面。

而在对面的操作台,山本悟的眼中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波动——那是面对真正对手时才会出现的,混合着警惕与兴奋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