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裳坐石眸光婉,素体临波意态熙 。
远岫含烟添谧境,飞泉溅玉和清词。
此间乐事谁能共,唯有青山绿水知 。”
这首诗同样意境优美,众人又是一番夸赞。煜明听着,心中不禁对这位年轻书生多了几分欣赏。他走上前去,与书生互相作揖问好,交谈中得知,书生名叫子轩,对诗词也是痴迷已久。
随着时间的推移,众人的诗作越来越多。有的诗描绘了溪边嬉戏的鱼儿,灵动可爱;有的诗刻画了溪边垂钓的老者,悠然自得。每一首诗都饱含着作者对眼前景色的独特感悟。
雅集进行到高潮,有人提议:“不如我们以诗接龙,每人接上一句,共同创作一首长诗,如何?”众人齐声叫好。
逸风率先开口:“溪边雅集意阑珊,墨客文人聚此间。”煜明略一思索,接道:“笔落惊风云水动,诗成泣鬼韵声传。”子轩也不甘示弱:“青山作伴情无尽,绿水为邻趣万千。”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诗句如潺潺溪水般流淌出来。
在创作过程中,煜明看到溪边有一位小童正在专心画画。他好奇地走过去,只见小童笔下的溪边景色栩栩如生,色彩斑斓。煜明不禁夸赞道:“小童,你画得真好!”小童抬起头,稚嫩的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多谢先生夸奖,我是看到这里的景色太美了,忍不住想要画下来。”
煜明看着小童的画,心中涌起一股感动。他想,无论是诗词还是绘画,都是人们表达对生活、对自然热爱的方式。眼前的这场雅集,不正是这种热爱的体现吗?
天色渐暗,夕阳的余晖洒在溪面上,宛如铺上了一层金色的薄纱。众人的诗兴却丝毫未减,他们借着余晖,继续交流着诗词创作的心得。
煜明感慨地说:“今日这场雅集,真是让我收获颇丰。不仅欣赏到了美景,还结识了众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更重要的是,我们一起用诗词记录下了这美好的时光。”逸风点头表示赞同:“是啊,希望以后还能有更多这样的雅集,让我们的诗词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
众人在溪边燃起篝火,围坐在篝火旁,继续谈论着诗词。火光映照在他们的脸上,映出他们对诗词的热爱和执着。煜明望着跳跃的火苗,心中默默许下心愿,希望自己能在诗词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夜深了,众人陆续散去。煜明沿着来时的路缓缓下山,脑海中还回荡着那些优美的诗句。他知道,这场雅集将成为他人生中一段珍贵的回忆,而他与诗词的缘分,也将在云麓山的山水间,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