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圆满交付那天,集团举行了庆功宴。酒过三巡,总经理笑着调侃:“煜明,你这既能用技术解决难题,又能用诗词凝聚人心,堪称新时代的复合型人才!”他起身致谢,目光扫过台下同事们疲惫却欣慰的脸庞,想起这些日子的点点滴滴,即兴赋诗一首:“几度攻坚岁月匆,同袍共济建奇功。今朝痛饮庆功酒,明日扬帆再踏风。”掌声中,他看见人群里王伯和朋友老师欣慰的笑容,眼眶不禁微微发热。
随着职务的提升,煜明肩上的责任愈发沉重。但无论多忙,他始终保持着每日读诗写诗的习惯。他在办公桌上摆放了一方素砚,午休时便研磨挥毫,将工作中的感悟化作诗句。这些诗渐渐在行业内传开,有同行评价:“从煜明的诗里,能看到现代工业的脉搏与古典诗词的灵魂在共振。”
深秋的一个周末,煜明受邀到大学举办讲座。站在讲台上,看着台下年轻学子们充满期待的眼神,他翻开精心准备的课件,第一页便是自己创作的诗句:“墨染山河抒壮志,诗融岁月写春秋。”他指着这句诗说:“很多人觉得诗词离现代生活很远,但其实,当我们用心感受工作的艰辛、奋斗的喜悦,每一个瞬间都能成为诗意的源泉。”
讲座结束后,一位学生递上笔记本请他签名,扉页上工整地抄录着他写的《攻坚手记》。煜明愣了愣,认真写下:“愿你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既有攻克难题的勇气,也有发现诗意的眼睛。”走出校园时,夕阳的余晖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远处的高楼大厦在暮色中勾勒出城市的轮廓。他掏出手机,在备忘录里记下:“岁月如歌诗作伴,丹心一片映朝阳。”
回到家,煜明将新写的诗稿整理成册,取名《匠心诗笺》。书桌上,与工作用的专业书籍并肩而立,台灯的光晕下,墨香与书香交织。窗外,城市的灯火渐次亮起,宛如散落人间的星辰,而他知道,自己将继续在这烟火人间,用诗词记录奋斗的足迹,让匠心与诗魂在时代的浪潮中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