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风檐联句友情长(2 / 2)

半月前,子谦接到家书,说家中兄长病重,需他回乡照料。临行前一日,两人在醉花坡坐了整夜,直到东方既白。子谦把随身的端砚留给煜明,砚池里还积着他们昨夜共研的残墨,如今已干成一道浅灰色的痕,像一道未写完的诗行。

正出神间,小童送来一封信笺,拆开见是子谦的字迹,墨色比平日淡了几分:\"秋晨爽气漫山川,落叶飘飞意万千......\"煜明摩挲着纸上\"北雁南飞\"四字,仿佛看见子谦在归乡途中,于客栈灯下铺纸提笔,窗外正有梧桐叶扑簌簌落在瓦当之上。

午后,煜明背着诗囊往云麓山顶去。山径上铺满了枫树的红叶,踩上去沙沙作响,像有人在耳边私语。他想起去年秋日,与子谦在此处采撷野果,子谦不慎被荆棘划破手背,却笑着摘了片红叶按在伤口上,说这是\"天然的止血符\"。如今那道伤疤该已淡了,不知他乡的秋风,是否也会像云麓山这般,带着松针与野菊的香气。

登上山顶时,夕阳正把远处的群山染成琥珀色。煜明铺开宣纸,蘸了蘸砚中的宿墨,忽然想起子谦曾说:\"秋诗最难写,写得太悲则伤气,写得太旷则薄情。\"他望着漫天飞旋的落叶,想起两人曾在秋日的书院里,教孩子们用梧桐叶拓印诗句,子谦握着孩童的小手,在叶面上写下\"停车坐爱枫林晚\",阳光透过叶隙落在他发间,像撒了一把碎金。

\"丹枫尽染惹情绵。\"煜明轻声吟着,笔尖在纸上落下\"遥思故地同游乐\"七字。他记得今年春日,两人带孩子们去城郊踏青,子谦蹲在溪边教他们辨认水草,裤脚浸了溪水也不自知。后来孩子们把采来的野花插在他发间,惹得满山的蝴蝶都飞过来,停在他青衫的褶皱里。

写完《秋晨念旧》全诗,煜明在款处加了\"寄子谦兄\"三字。山风卷起宣纸一角,险些将墨迹未干的诗稿吹走,他忙伸手按住,却见自己的影子与纸上的字叠在一起,像两个人并肩而立。远处又有雁群飞过,他忽然想起子谦留下的端砚,砚背刻着\"天涯共此时\"五字,此刻用它研墨,倒比平日多了几分温润。

下山时,暮色已漫过松林。煜明路过半山亭,见石桌上竟摆着一包茉莉茶,正是他前日托人带给子谦的。茶包旁压着一片银杏叶,上面用细笔写着:\"茶已收,墨犹新,待得兄诗共酒温。\"他指尖抚过叶脉,忽然听见远处传来樵夫的山歌,调子竟是去年秋日,子谦在醉花坡随口编的《采菊谣》。

回到书院,煜明把诗稿小心折好,装入信封。窗外,第一颗星子已爬上屋檐,他忽然想起夏夜在慈恩寺水榭,子谦说过\"友情如星,虽隔山岳,却彼此映照\"。如今秋夜清寒,这封带着墨香的信笺,该能穿过千里关山,落在子谦案头吧?案头的黄菊忽然轻轻颤动,像在应和他心底的期许。煜明笑了笑,吹灭烛火,任月光漫过诗稿上的\"凭笺寄语诉情弦\",那一笔撇画,竟似延伸到了遥远的他乡。

四、岁寒待春

冬至那日,云麓山落了今冬第一场雪。煜明坐在暖阁里,往红泥小火炉里添了块炭,看火苗舔着陶罐里的茶釜,发出细碎的声响。案头的端砚里,新磨的墨汁还冒着热气,旁边放着子谦昨日寄来的信,信中夹着一片干枯的莲蓬,说是回乡途中在镜湖采的。

\"明兄可还记得,去年今日我们在湖心亭煮酒论诗?\"煜明轻声念着信中的句子,目光落在窗外的雪景。那时子谦穿一件月白狐裘,手里握着酒葫芦,说要效仿古人\"踏雪寻梅\",结果在梅林里摔了个仰八叉,却笑着从雪里捡出一枝横斜的梅枝,说这是\"天赐的诗材\"。

正想着,忽闻柴门吱呀一声响。煜明抬头,见雪地里站着个青衫人,肩上落满雪花,怀里抱着个油纸包。待那人走近,才看清是子谦,眉眼被风雪吹得通红,嘴角却扬着笑,像携了整个春天的暖意。

\"怎的不提前送信?\"煜明忙迎出去,替他拂去肩上的雪。子谦把油纸包往桌上一放,露出里面的糖炒栗子和桂花糖糕:\"想给你个惊喜。再说,这般风雪夜,正适合围炉读诗。\"

火炉上的茶釜开始咕嘟作响,煜明取来两个粗陶碗,斟上刚煮好的老茶。子谦从怀里掏出一卷诗稿,上面还带着体温:\"路上得了几首秋诗,明兄且看。\"煜明展开诗稿,见《秋晨念旧》旁用朱笔批了\"情真意切,深得风人深致\"八字,落款是\"子谦顿首\"。

\"这'且把秋思融入墨'一句,\"子谦指着诗中某句,\"让我想起你替山民写家书时,总爱把他们的乡思都揉进字里。那日在客栈,我见你替一位老妇人给远方的儿子写信,写着写着自己先落了泪,却道是'墨里有烟,迷了眼'。\"

煜明望着跳动的炉火,想起那些在油灯下替山民修书的夜晚。有人要诉田间收成,有人想道妻儿近况,更多的是说\"他乡月好,不及故乡檐角一星\"。子谦说得对,那些浸透了烟火气的字句,才是最动人的诗。

\"记得我们第一次论诗吗?\"子谦忽然问,往炉里添了块炭,\"你说'诗须如春日之雨,润物无声',我接'亦须似夏夜之星,照亮归途'。如今想来,这一年多来,我们竟真的在替人'润物''照路'了。\"

煜明望向窗外,雪越下越大,远处的云麓山已化作一片朦胧的白。他忽然想起春日在半山亭联句,夏夜在水榭听荷,秋日在山顶寄远,原来友情的脉络,早被诗词织成了一匹锦缎,上面绣着风花雪月,也绣着人间烟火。

\"来,该你出题了。\"子谦把狼毫笔递过来,\"就以眼前雪景为题,共作一首《雪夜联句》如何?\"煜明接过笔,见宣纸上已落了几点墨痕,像雪地里的鸿爪。他思索片刻,写下\"柴门闻雪叩\"五字,子谦看了,提笔续道\"炉火照心明\"。

联句完成时,已是三更天。煜明把诗稿贴在窗上,见雪光映着墨字,竟比平日多了几分清逸。子谦忽然指着窗外:\"明兄看,雪停了。\"只见月光破云而出,落在梅枝上,那枝去年从雪里捡来的梅,竟已缀了几点花苞,像谁在素绢上点了朱砂。

两人相视而笑,谁也没说话。炉中的炭渐渐燃尽,却有暖意漫上心头。原来真正的友情,无需太多言语,不过是春日里共赏一朵花开,夏夜里同数一颗星子,秋日间互寄一片落叶,冬雪时合写一首诗行。待得明年春归,这些被诗词浸润的时光,都会在记忆里发新芽,长成遮风挡雨的树。

煜明往子谦碗里添了块桂花糖糕,见他咬下时,糖霜沾在嘴角,像落了一点雪。窗外,梅枝在月光下轻轻摇曳,似在预告某个即将到来的,充满诗韵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