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谣:‘河分九派归东海’—— 破其血河源头!” 渔翁甩出刻有 “禹王锁蛟纹” 的渔网,网住湖底巨炉的 “共工断首” 枢机。郑和顿悟,急令宝船展开 “星槎护世帆”,引动天枢星芒注入渔网,网绳竟化作金色锁链,将熔骨钺与巨炉牢牢锁住。
血河魔主暴怒,催动凶煞喷出 “幽冥骨火”,却见渔民们纷纷抛出祖传的 “镇湖物”:百年渔篓、禹王庙香灰、甚至孩童的长命锁 —— 千万件带着人间烟火气的器物聚成 “护世火盆”,竟将骨火炼回原形,显露出火灵圣母残魂中未灭的 “护民” 执念。
第四折 三教归谣:渔歌凝魂渡凶劫
眼看炼妖阵将破,魔主祭出 “修罗万骨幡”,幡面显化幽冥血海与截教万仙阵叠加之相,欲将江淮水脉彻底魔化。恰在此时,西方莲台现佛光 —— 观音菩萨以杨枝净水洒向湖面,每滴水珠都映着渔民撒网的剪影:“修罗执于炼骨,截教执于炼阵,却不知‘水能载舟,亦能载歌谣’。”
阐教惧留孙亦驾云而至,展开 “地行符” 修复湖底裂隙,符上 “护民” 二字与渔谣符文共鸣:“当年火灵圣母布金霞阵,是因执念入魔;今日助修罗炼妖,更是错上加错。” 二圣合力,渔谣声中升起 “三教护河幡”,幡面绘着大禹授渔、范蠡制网、鉴真传谣之相,中心却是老渔翁教孩童唱阵图谣的剪影。
最动人在民间:渔妇们在岸边敲响鱼鼓,孩童们举着鱼灯应和,就连白发老妪也在船头摇着系满护世符的风铃。千万道念光聚成 “人间渔神”,非龙非仙,却身披渔网、手持钓竿,正是千万护河者的共相。这尊 “歌谣之神” 踏碎万骨幡,血河魔主的熔骨钺应声崩裂,化作星砂融入渔歌,反在湖底刻出 “谣成河清” 的水纹。
尾折 万谣永传:渔火长明照水心
大阵既破,洪泽湖水复归湛蓝,湖底巨炉化作刻满渔谣符文的镇水石。老渔翁抚着鱼篓上新生的护世纹,对道衍笑道:“当年先祖随大禹治水,曾言‘河妖畏民谣,水怪惧人欢’—— 今日方知,这千年渔谣,早把百姓护河的心炼成了阵图。”
永乐帝乘船而至,见每艘渔船上的护世鱼符都映着北斗星芒,符角绣着渔民姓名与渔谣短句:“朕曾以为护世需靠千军万马,今日方知,护世就在这一篙一橹、一歌一谣之间。” 他望向芦苇荡,见老渔翁正教孙儿在鱼骨上刻新谣,骨纹竟与护世砖、纤绳纹连成一片。
远处,孙悟空驾云掠过,见湖底星图中竟有自己帮渔民赶妖的猴影,挠头笑道:“嘿嘿,俺老孙的金箍棒敲妖,不如这渔歌唱妖来得妙!” 申公豹在归墟望着湖面金光,终于将手中的 “熔骨钺” 熔炼成渔钩,钩身刻满江淮渔谣 —— 他明白,真正的护世妙术,从来不在玄兵魔器,而在凡人代代相传的护家心、护河谣。
此后,江淮流域每至汛期,水面必现 “渔歌护河” 的光影,橹声与渔谣相和,护得千里粮道平安。因为世人终于懂得:再凶的河妖、再恶的炼阵,终究抵不过千万人把渔谣当作符咒、将河湖当作家园的那股子执拗 —— 正如洪泽湖畔新立的碑铭所刻:“谣成阵图,心作河防;人间护世,尽在歌章。”
正是:
魔主炼妖血浪翻,老渔唱阵破凶关。
千船谣起星河动,留得清流向海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