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场诗】
宝刹森严列众僧,如来迦叶启金绳。
慈心为舵航生死,慧语如雷震葛藤。
未说法先垂善目,欲闻经早肃尘膺。
从今悟得真如理,不负灵山粥饭僧!
第一折 宝殿森严候圣训 迦叶如来降法坛
却说佛界弟子闻听如来与迦叶尊者将联合授课,皆雀跃不已。未时三刻,钟鼓齐鸣,二十四诸天持幡引路,如来丈六金身端严殊妙,迦叶尊者僧袍补丁泛金光,二人踏莲花而至大雄宝殿。但见台下弟子分三排而立:前为沙弥,中为比丘,后为菩萨行者,皆合十低眉,殿内针落可闻。
如来目光如春日暖阳,遍照大众,忽抬手指殿外菩提树,其叶竟化作金蝶,绕殿三匝,每只金蝶翅上现「慈悲」二字。迦叶尊者轻挥「扫心帚」,帚端飞出无数莲花,落于弟子肩头,莲花蕊中隐现「众生皆苦」影像:或饥民啃树皮,或病者卧街头,或囚徒受刑杖,看得沙弥们眼眶湿润。
第二折 世尊开示慈悲道 悲愿原为渡世舟
如来以「狮子吼」音声说道:「诸弟子听着!慈悲非妇人之仁,乃无漏智慧所生。昔我为雪山童子,舍身饲虎,非图名闻,乃见饿虎啖子,痛彻心扉,故发愿:『众生不成佛,我终不涅盘』。」言罢,殿中现「舍身饲虎」全息影像,虎食其身时,童子眉间无一丝嗔恨,唯有怜悯之光。
「今问汝等:」如来声如洪钟,「见屠户杀生,当生何心?」
沙弥阿难陀答:「当生悲悯,为其说因果法。」
比丘昙无德答:「当生惋惜,叹其造业堕苦。」
菩萨行者慧空答:「当生欢喜,因其未来必遇善缘。」
如来颔首:「阿难陀知慈悲之表,昙无德知慈悲之里,慧空知慈悲之究竟。须知慈悲有三层次:一曰「爱语慈悲」,以软言慰喻;二曰「利行慈悲」,以行动助益;三曰「无缘大慈」,视众生如己,无亲无疏。」
第三折 迦叶演说修慈法 历劫方知愿力坚
迦叶尊者向前一步,僧袍上补丁化作「慈悲历程图」:初为沙弥时,见母虎丧子哀鸣,曾彻夜陪伴;中年为比丘,于瘟疫中背死尸出城,累至吐血;晚年为菩萨,入修罗场化导魔众,被毒龙咬伤却为其敷药。「诸弟子看这补丁,」他轻抚袍角,「每一块都是一次心痛,每一道针脚都是一声誓愿。」
继而开示「修慈四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