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幕:童装疑云
梧桐小学开学日,智能校服胸前的校徽突然集体闪烁。苏阿婆接孙女放学时,发现孩子们都在哼唱陌生的英文童谣。\"是校服内置的学习芯片,\"班主任擦着汗解释,\"青禾赞助的智能教育系统。\"
林小满蹲在操场梧桐树下,电磁检测仪捕捉到异常频段。AR眼镜显示校服纤维里流动着淡蓝色数据流,在孩子们列队时汇聚成六芒星图案。\"这不是教育程序,\"她截获一段二进制代码,\"他们在训练神经网络模型!\"
包子铺二楼传来重物坠地声。王老板儿子房间的智能窗帘正疯狂开合,蚕丝面料上浮现密密麻麻的数学公式。吴奶奶用艾草烟熏烤窗帘接缝,纳米级的雄黄微粒渗入电路,失控的窗帘突然吐出半截记忆卡——里面是三百个儿童脑电波图谱。
第二幕:金梭暗度
周奕然扮成清洁工潜入青禾教育中心。擦过智能黑板时,抹布上的导电菌丝悄然接入系统,教室监控画面突然切入地下实验室——五十个儿童正在VR设备上编织蚕丝,他们操作的其实是量子计算机的蛋白质折叠程序。
\"这些孩子在帮青禾优化生物材料!\"陈墨教授放大孩子们手套上的传感器,\"每次编织动作都在模拟分子链自组装。\"
晚舟操控无人机追踪校车,发现车辆每天绕路经过废弃纺织厂。热成像显示厂区内有三十七个恒温舱,穿校服的孩子们正在给变异蚕蛹投喂金属粉末。领队教师胸牌闪过红光,竟是三年前失踪的归国材料学家。
苏阿婆的绣花针突然被磁化,针尖指向孙女的书包。拆开夹层,里衬缝着带青禾标志的柔性芯片,表面刻着\"认知增强模块3.0\"。
第三幕:素手裂帛
暴雨夜,社区活动室变身临时实验室。吴奶奶用古法熬制辰砂染液,将截获的校服浸泡其中。午夜时分,校服突然在晾衣架上绷直如铁板,领口射出激光投影——竟是黄浦江底量子服务器的立体模型。
\"他们在用童装当信号中继站!\"林小满将染缸接入分析仪,辰砂中的汞元素正与蚕丝蛋白发生置换反应。周奕然突然冲进来,手里提着变异桑树枝条,叶片背面长满微型天线:\"青禾的绿化队正在全城种这种树!\"
老杨头带人突查校服仓库,万能钥匙打开集装箱却见满地蚕蛹空壳。陈墨教授捡起半透明蜕皮,电子显微镜显示内壁印着神经网络纹路:\"这些蚕在羽化过程中被改造成了生物路由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