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书页流光(2 / 2)

姜奶奶的蓝印花布袋成了急救包,陈年的艾草灰吸干书页积水。小海操控无人机运送古籍,镜头里老蠹鱼在雨帘中振翅,翅尖扫过AR诗人的虚拟酒盏。

第四幕:纸寿千年

大暑晒书日,整条街铺满宣纸。钟伯按《齐民要术》里的古法,用黄柏汁涂染防虫纸。小唐的电子书晒在充电桩上,紫外线消毒灯烤焦了《金瓶梅》的塑封膜。

\"这纸能存千年!\"古籍修复师许墨轻抚手工纸的帘纹,\"你看这凤尾竹纤维的走向……\"话音未落,书车的碎纸机突然启动,吞了半本《营造法式》。刘建军的老面糊成了应急胶水,把碎纸片拼成北宋汴梁的立体舆图。

深夜,少年宫孩子们用AR技术扫描残页。当虚拟的虹桥跨过包子铺蒸笼时,蠹鱼突然群聚成箭头,指向地砖下的暗格——里面躺着1947年的《梧桐街志》手稿,书脊里夹着朵风干的非洲菊。

第五幕:烛照古今

处暑闭户夜,全街电路检修。钟伯的煤油灯在旧书店亮起,火苗舔过《街志》泛黄的纸页。小唐的充电宝串成灯链,映着电子书的水墨屏。刘建军的\"墨香馒头\"摆在中间,掰开可见蠹鱼蛀出的词句孔洞。

\"当年街东设劝学所……\"钟伯的诵读声混着书车的AI语音,在烛光里此起彼伏。暴雨突至时,非洲菊的投影在湿墙上疯长,AR重建的老街影像与煤油灯晕染的暖黄重叠。小海的无人机没电坠落,镜头最后定格在蠹鱼衔着碎纸片,钻进《街志》的夹层。

晨光中,维修队挖开地砖。暗格里除了街志,还有本1958年的借书登记册——裴秀娘的父亲借阅过《雪宦绣谱》,刘建军的爷爷赊过《面食大全》。小唐默默关闭书车的催还系统,将电子屏调成毛笔字体的\"无限续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