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幕:午夜追击
暴雨倾盆的深夜,包子铺发酵箱里的面团正在疯狂增生。王老板举着菜刀后退,案板上的银白色菌丝已爬上吊灯。陈墨教授用液氮喷枪冻结菌丝网络,显微镜显示这些变异小麦淀粉正与蚕丝蛋白结合,形成类似生物电池的结构。
\"青禾的运输车在复兴中路出现!\"晚舟的无人机群穿透雨幕,热成像显示车厢内二十七个热源正在规律脉动。周奕然猛打方向盘,五菱宏光在湿滑路面甩尾漂移,车厢里的雄黄粉洒出刺鼻气味。
当他们撞开仓库铁门时,三百个培养舱正在集体报警。蚕蛹外壳裂开细缝,带有金属倒钩的蚕丝如箭雨般射来。吴奶奶突然撑开油纸伞,伞面浸泡过艾草汁的蚕丝竟将攻击尽数反弹。
第五幕:经纬暗线
晨光微熹时,苏阿婆的绣绷上铺开《茶社日志》残页。纳米共生菌液沿着宣纸纹路游走,在霉斑间勾勒出三维管网图——民国时期的地下排水系统竟与青禾运输路线完全重合。林小满的黑客程序突然激活某个暗门,AR地图上浮现出用蚕丝电路编织的密码。
\"这是纺织厂防空洞的坐标!\"周奕然用改装的金属探测器扫描墙面,七十年前的青砖缝隙里渗出银色丝线。当老杨头的万能钥匙转动机关,暗室里的景象让所有人屏息——三百台老式纺织机仍在自动运转,梭子上缠绕的正是带青禾标记的变异蚕丝!
陈墨教授触摸织机,温热机身突然弹出全息投影。1943年的实验记录显示,当年日军的\"金蚕计划\"竟然与现在的天衣系统使用同种基因编辑技术。吴奶奶的煤油灯照亮墙上的血字,泛黄字迹写着\"蚕不可食铁,丝不可裹心\"。
第六幕:天衣之秘
智能大厦的奠基仪式正在直播,青禾cEo微笑着剪断蚕丝彩带。林小满突然发现礼宾小姐的旗袍下摆有异——那些金线正在悄悄改变纹样,将现场所有人的生物信息编织成数据网。
\"快看服务器日志!\"晚舟将AR投影投射到梧桐树冠,加密文件显示青禾正在搭建\"人体经络捕捉系统\"。每件智能服装都是数据采集器,而天衣系列最终目的是将人类神经网络外接至量子计算机。
暴雨再次降临,苏阿婆的绣花针突然悬停在半空。染坊旧址的地下传来轰鸣,众人循声望去,只见青禾运输车正在往智能大厦地基灌注银色液体——那是数以亿计的变异蚕蛹,它们在混凝土中吐丝筑巢,逐渐形成覆盖全城的生物量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