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幕:菌画奇谭
暴雨冲垮老书店的防潮层时,泛潮的《芥子园画谱》封皮下钻出簇簇白菌丝。苏叶的分子检测仪对准菌斑,数据图谱竟与《溪山行旅图》的笔势重合。刘建军将菌丝揉进老面,蒸出的包子掰开可见山水纹路,咬下去满口松露香。
阿飞在涂鸦墙喷绘菌丝显微图,荧光颜料惊动整条街的野猫。深夜,周晓梅撞见陈师傅蹲在修车棚里,焊枪正将废铁熔成菌丝状灯架:“这纹路能导光!比电路板还灵!”
第五幕:光阴绣卷
寒露开展当天,梧桐街化作立体画轴。陈师傅的菌丝灯架缠满金线,麻雀衔来的丝茧在光影中舒展成《溪山行旅图》;刘建军的菌画包子陈列在裴秀娘的紫砂壶旁,茶渍山水与面纹峰峦隔空对话;钟伯的旧书店挂满菌丝培养皿,《芥子园画谱》在恒温箱里长出新的水墨章节。
暴雨忽至,菌丝灯架遇水疯长,在雨中织就荧光帘幕。少年宫孩子的无人机群穿越雨帘,镜头里麻雀驮着银顶针掠过苔藓墙,翅尖扫落的孢子在水洼里绽成微型森林。
晨光中,刘建军掀开新笼屉。菌丝在山形包子上镀了层金边,咬开是钟伯熬的普洱茶冻。马大姐的直播间首次安静,镜头长久凝视着老梧桐——树洞里的竹丝鸟笼,正悄然抽出碧绿的新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