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这个年代想要去法国,要么是从欧亚大陆架上面穿越多个国家过去,要么就是要在秦皇岛那边,坐四十天轮船才能够过去。
不管哪一种方式,对唐鹤童等人来说,都是一种不得了的煎熬。
因此,他突发奇想,打算造一架飞机,直接从华夏这边飞到土耳其那边!
说实话,他提出这件事的时候,自家便宜爹妈都觉得他都有不是突发奇想,而是突发臆想了!
要知道,第一架民航客机,也就是波音公司的单发邮政机monomail,可是1930年才研制成型投入使用,距离现在还有个十三四年的样子。
而现在流行的飞机,多数都是因为发动机功率过低,需要加大翼面升力而研制的双翼机。
唐鹤童这边上来就要开发单翼机,还是上单翼的运输机,这要是让西方那些飞行工程师听到了,都会直接笑掉大牙的。
他自己也知道,这种说法有点异想天开了。
上辈子他就是个手工up主,搞点航模已经是极限了,那点知识根本不足以搞出一架带有简单飞控联动装置的上单翼运输机。
所以,他在初稿之后,便开始用「崩玉」升级自己的航空学技能,只要有用的他是来者不拒,大几万点情绪值一点不留的投入了进去。
这么大的投入,成果也是喜人的,脑海里面的航空学知识不仅完整和体系化了,甚至于,连跟航空学相关的工程学和冶金学等知识,也被连带充实起来。
当然,受限于当前工业能力的上限,他的运输机方案还是不能过于天马行空。
因此,唐鹤童拿出来了现如今相对来说比较容易生产的方案,就是以二战时期德国霍顿ho-229飞翼式战斗轰炸机为原型。
将其机舱加大,动力加大,双喷变成六喷,油箱容量直接等比例提升到了原本的四倍,把航程拉大到了5000公里。
说实话,这架飞机在巫山飞机制造厂组装完成的时候,所有参观的技术人员和「唐门」子弟无不惊叹其美观。
因为这架飞机的造型,乍一看跟一只展翼飞行的蝙蝠一样,所以所有参与项目的工程师和工人,也是统一称之为「蝠翼机」!
当然,这架飞机的造价也不低,单单材料成本就要投入了足足六十多万大洋。
这还不算在制造过程之中,考虑到维修保养时候需要使用得备用零件,以及制造过程中,无法用手工代替之时,临时制造得新设备。
说实话,总得算下来一百万银元都要有了。
不过,成果还是喜人的,因为整架飞机制造过程中,唐鹤童是全程参与,从头跟到尾的,所以其中不少不符合图纸的零件,一律打回重做,所有零件包括铆钉都要严丝合缝,才能够验收。
因此,这架飞机试飞即首航,除了没有航电系统,只能够靠着天体仪根据地图来判断大致方向外,也就是操控起来飞控助力太弱,需要使用很大力气罢了。
还好,整体来说问题不大,原本四十天的路程,有了这架最大速度接近1000公里每小时的飞机后,就可以缩短到10个小时了。
唯一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中途需要经停一次,进行燃油补充和机体故障排除,不过,拥有储物法器的他们,并不担心没有地方补充燃油。
刘通恒还专门为这架飞机,开发了一个能够直接嵌入进去的大型储物法器,名为「芥子纳斗柜」,柜子一共六六三十六个格子,每一个格子都拥有近百方的空间。
也就是说,单一一个柜子格就能够容纳100吨燃油,按照20吨的油箱容量来计算的话,一个格子足够飞机全航程起飞五次的消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