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禹帝手杖(1 / 2)

跟「帝禹阁」达成了深度合作之后,利比亚米苏拉塔这边的「救赎殿」也就非常好解决了,唐鹤童直接开了一道传送门,把「帝禹阁」安排的三位异人全部带了过来,三位异人的名字也相当有意思,分别为章悦、章惺和章怏,且全都是女性。

「帝禹阁」的姓氏是有规范的,是按照禹帝治水时期手下的十大名臣取姓,这十大名臣分别是伯益、后稷、皋陶、后羿、朱虎、熊罴、章亥、鉴亥、方道和宋毋,而利用他们的姓氏给「帝禹阁」内部的异人取名,其实也是在给他们延嗣,并且给异人的功能分类。

就拿章家三姐妹来说,她们继承了章亥的姓氏,就是要跟章亥一样负责在神州大地上面奔走,承担信使的工作,即便是以现在异人手段发展的水平,远距离通信手段已经多种多样了,她们还是没有放下脚下的工夫。

只不过,「帝禹阁」发展到现在,内部异人的分工早就已经不如之前那么明确了,姓氏的取舍更多是看异人根苗的天赋,让这些异人传承他们继承姓氏下面的独门异术罢了,除此之外,也就是剩下象征意义了。

就像现任阁主子泯,按照血统来计算可是十成十的北方汉人,一丁点殷人血统都没有,能够得到这个姓氏,完全就是继承了子契在「帝禹阁」地位和智能,子姓异人本身就是独立于「帝禹阁」所有系统之外的管理者和对外负责交际的那么一个角色,包括后面藏着那五位底牌之中,也有一位得到子姓的异人,名为子虔,原名叫做张千钧,是有着祖天师嫡系血脉的雷法专修异人!

章家三姐妹的出现,也是给了唐鹤童相当大的帮助,毕竟,没有人比她们三姐妹这种从小就接触陶文夏篆的异人,更能够清晰解释「救赎殿」神庙石柱上面的陶文含义了,只不过,她们仨解读出来的内容还是让唐鹤童比较意外,陶文留下的内容并不是还是什么呼唤神明的咒文,反而经过整理之后,能够看出来是一部分的类似于《山海经》一样的旅游杂记类的东西。

是的,你没有看错,《山海经》这东西就是一部旅游类的杂记,且这本书的第一部分成书在舜帝把人皇尊位禅让给禹帝之前,不仅记载了各地知名的异兽仙草,还把三川四渎、日月星辰等诸多客观存在的事物,进行了神明化,算是第一版本的《封神榜》,也是有了《山海经》作为的依照,商末时期才有《封神榜》现世的!

而章家三姐妹整理出来的陶文内容,跟《山海经》上面的格式几乎是一模一样,也就是说,这些文字很有可能就是禹帝时期负责记录《山海经》的官员后人,带着「周天星鉴」流落到西亚地区的时候留下的,按照“九官十二牧”的结构来说,不出意外,就应该是伯益的后代,毕竟,人家在虞舜时期就是负责掌管山川草木的朕虞了!

值得一提的是,伯益和伯夷可不是一个人,伯益在唐尧和虞舜两朝的地位就不低了,且按照贡献和年龄来算,都要超过大禹的,因此,在夏禹朝初期的时候,禹帝对于伯益也是非常尊敬的,且给予其足够大的自由度,可以说是一人之下的地位了,反观伯夷只是皋陶的父亲,属于掌管刑罚的士官,跟伯益都不属于一个体系的,最重要的是,益和夷的古言发音,可没有现在这么相似!

之所以要区分伯益和伯夷的原因,就是因为需要重组眼前这些陶文,是需要借助陶文的古音的,而重组陶文的目的,就是解开被这些陶文封锁在石柱里面的东西,根据章家三姐妹判断,存放在「救赎殿」神庙石柱里面的武器,很有可能就是禹帝遗留下来,却没有被「帝禹阁」找到的那根手杖!

这跟手杖使用九节紫竹糅合了多种特殊金属制成的,跟那杆耒一样,同样是在治水之中做出过突出贡献的工具,只不过,经过常年累月的真炁淬炼,不仅从凡物化作了法器,甚至于,在禹帝接引天地功德的时候,并不具备产生灵性可能的“杖”和“耒”,也是自然而然诞生了器灵,一步迈入了法宝的等级,且初始品级就是传说中的“忘机” 层次,只不过,那杆“耒”现在在会稽山那边,负责镇压禹帝陵里面保存的人道气运,只有这根“杖”下落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