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会儿功夫,只见她端着一个木制托盘再度现身,托盘之上稳稳摆放着三只粗瓷大碗,里面盛着热气腾腾的茶水。
刘长福见状赶忙快步上前,小心翼翼地从婆子手中接过托盘,又笑着和对方道了声谢。
那婆子方才挪动脚步朝他们走来,询问老刘头他们是从哪个村来的。
老刘头先是轻啜了一口茶水,然后抬起手臂,用衣袖随意擦拭掉嘴角残留的水渍,接着缓声道:“咱们是半边村的老刘家,听说你家有好猪娃,这不就过来看看了嘛。”
婆子挑了挑眉,笑着说:“原来是半边村的里正本家啊!哎呀,真是对不住,未能远迎贵客,实在是失礼了。”
站在一旁的老刘头见状,先是轻咳两声清清嗓子,然后才缓缓说道:“长年正是我家侄儿,你们这儿居然也听说过他当上咱们半边村的里正这件事啦?”
婆子听后,笑意更浓地回答道:“那可不,刘长年谁不知道哇!他可是这一带出了名的人物呢。周边这些个村子,没有一个不知道他的大名的。”
一直静静待在旁边的刘宁看着自家老爹跟这位婆子围绕着长年大哥吹嘘了好一会儿,随后才跟着那婆子一同朝着她家屋子后面走去。
经过两人之间的一番交谈,得知这婆子本姓方,乃是这户周姓人家的老娘,这周家共有兄弟三人,暂时还未分家,他们以养猪为生都有十几个年头了。
每年不仅会卖出去几十只猪娃,还会向镇上以及县城里的那些肉案子供应数量众多的肉猪。
就这样,靠着勤劳的双手与坚持不懈的努力,周家在这里逐渐站稳了脚跟,并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一行人沿着小路缓缓前行,不多时便来到了后院。
抬眼望去,但见此处矗立着三间由土坯砌成的宽敞猪圈。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第一间,里面饲养着十余头膘肥体壮的成年猪。
此刻,这些大家伙正紧紧地簇拥在一起,争先恐后地抢夺着猪槽中的汤汤水水,吃得不亦乐乎,不时发出阵阵“哼哼唧唧”的声响。
再看中间那间猪圈,其面积显然要比前一间更大一些。
圈内大约养着三十来头体型中等的猪崽子。
它们一只只伸长了脖子,瞪着眼睛,充满好奇地上下打量着来访之人,仿佛对陌生人的到来感到十分新奇。
而最后的这间猪圈,则显得相对安静许多。
几只母猪带着十几头猪娃子,窝在圈棚的一个角落,懒洋洋的晒着初冬温暖的阳光。
小猪娃们偶尔还会惬意地翻个身或者打个滚儿,模样煞是憨态可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