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呦!看不出来,您老居然也去过州府?”
后生惊奇的朝着老刘头上下扫视了一遍。不敢置信的问道。
老刘头轻咳了一声,有些不自在地说:“什么话,我都多大年纪了,去过一两次州府有啥稀奇的吗?”
“您还不止一次去过啊?果然是咱们这半边村的第一家!可真不是一般人。”
后生忍不住竖起大拇指赞道。
“半边村第一家”这六个金光闪闪的大字。
当真是晃花了老刘头的双眼,他缓了一会儿才摆手道:“哪里哪里......不过是乡亲们看得起,起了这么一个绰号罢了,当不得真......当不得真的......”
后生奇怪的挠头:“啥绰号?我咋不知道?”
他只是随口的一说好吧。
老刘头顿时就跟吞了只苍蝇一般。
好吧,纯粹是他自作多情了。
后生随口的一句夸赞,他却当了真。
还以为是村里人送给他们家的美名呢!
这小子真不会聊天,不跟他坐这儿浪费时间了。
老刘头默默站起来朝着后院去了。
还是去看看那几只鹅来缓一缓吧。
最近只要有烦心事,他都会去看看那几只鹅来舒缓舒缓,一来,畅想下未来,想着这些鹅大了后能多少多少卖钱啥的。
二来,看这几只鹅如此的能吃,一天都要二十来斤的粮食,他的心里似乎一下子就静了。
能不静吗?它们这一天吃掉的粮食,都够这一家子老小吃上两天的了!
过了年,赶紧叫几个小子将水塘子开好,回头把它们都撵过去那边养着。
单就这几只还好,晚上把它们赶回来家里关在圈里就行。
不过他们家打算养上一大群呢,等鹅多了起来,就不便这样来回的赶了。
还得搭个草棚子在那边,回头让兄弟几个轮流在那边过夜,也好看着那些鹅了。
杀猪是要请人吃饭的,这是半边村的风俗。
晌午马氏做了十来个菜,每一样都是硬的不能再硬的了。
鸡、鸭、鱼、肉、咸猪五花、腊肠、包括今天才杀猪身上的肠子肚肺啥的,统统有。
灶房里忙的热火朝天,那些杀了猪,没事可做的后生们就到他们家院子里溜达。
看看圈里养的鸡鸭,摸摸后院搭的棚子。
老刘家的一切都让他们觉得稀奇,这么一户足足二十多口的人家,居然在短短的几年里从一天两顿稀汤寡水,变成了一天吃三顿,基本还能天天见到干饭和荤菜。
如此惊人的改变,肯定不止是家里人都肯吃苦这么简单。
村子里有比他们家人还能苦的呢,也不见他们哪个发了财的。
可见这老刘家人不仅能吃苦,还聪明,脑子转的快,赚钱的门路一套一套的。
像是种藕这事吧,谁不知道那常家村附近有好几片野塘子,可谁都没想到这玩意儿还能种到家里来,就连常家村的人自己都没想到。
反倒被他们家占了先机。
再有这养鸡鸭的事情,村户人家,哪家家里养的没有?不过大家养的基本也就是自家平时杀来吃吃。
只有他们家不仅自家吃,还能到处的卖,如今更是卖到了州府去。
据说每个月都要卖上百十来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