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赵小海打算躺下休息一会时,电话响了。
金露露说道,“小海,刚刚工商局的来人,通知下午去工商局开会。”
“开会?”
赵小海猜不透他有什么会要开。
“说有什么事了吗?”
“没说,不过不是通知的咱一家,街上好多大点的门店摊位都接到通知了,不过好像都是卖货的,那些饭铺、剃头、修鞋的,就没有通知他们。”李向前道。
赵小海想了想,
也没太在意,
到了不就知道了。
赵小海骑摩托车来到市工商局,院子里已经有不少人,都是个体户老板,不少认识赵小海的,赵小海一出现纷纷和他打招呼,赵小海笑着回应。
会议室更像一间大教室,墙上贴着伟人相,两边还写着标语,只不过已经换成促进经济发展之类的,个体户老板们纷纷在长椅上坐下,等待开会。
大家都不知道叫他们来做什么,熟悉的人凑到一起唧唧喳喳议论。
“老王,你说叫咱们来开会有什么事啊?”
“我哪知道,不会是上面政策又有变动了吧,咱们这刚做了一年,难道要停了?”
“我昨晚担心了一宿,连觉都没睡好。”
“可千万别啊,我一家老小就指着商铺过活呢。”一个妇女说道。
“估计没那么严重,大家都别乱猜了,什么事儿一会儿领导肯定会告诉咱们的。”
越是未知越是恐惧,大家不知道一会儿领导会和他们说什么,毕竟现在喊停也不是不可能。
会议室门再次推开,几个人走进来,为首的人大家也算熟悉,工商局的郑局长。
后面那几个就没见过了。
几人在主席台坐下,郑局长看看脸上带着担忧神色的商户,道:“大家刚刚的议论我听到了几句,大家别担心,政策不会停,今天叫大家来是有别的事情。”
众人一听顿时放心不少。
“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台上这几位,这位是王厂长,来自南阳,是南阳打火石厂的厂长,这位是雨伞油布厂的马厂长,来自许昌,这位是洛阳毛笔厂的钱厂长,这位是来自新乡的提花织物厂的刘厂长,最后这位,是来自周口的第二服装厂的吕厂长。”
郑局长挨个介绍了一遍。
台下的人依旧懵逼,不知道这些人和他们有什么关系。
“事情是这样的,前几天省里召开轻工会,这几位厂长来参加,他们厂里都遇到一些难题,那就是产品积压卖不出去,至于原因各种各样,有的是产品型号不对,有的是被供销社退货,有的是市场消费力下降等等原因,总之产品积压了。”
“和供销社协商,供销社也解决不了这些问题,卖不出去就是卖不出去,省里领导后来想到德化街。”
“咱们德化街,是正规商业渠道的补充力量,今天叫大家来,就是共同协商一下,看看大家有没有办法,把这些商品销售出去,解决这些工厂产品积压的问题。”
德化街的人听说原来是这么回事,原本担忧的心顿时放下不少,有人开口问道:
“领导,不知道怎么销售啊,让我们做什么?”
郑局长看看开口的人,笑着道:“很简单,如果你们觉得能销售出去,这些货就卖给你们,当然,价格肯定便宜,比原本的批发价还要优惠,具体优惠多少就看你们和厂子怎么协商了,我们工商局只负责牵线。”
说完他看向几个工厂厂长,“几位厂长,你们都分别介绍一下情况吧,好让德化街的同志们心里有个谱,看看谁能接手有门路销售出去。”
几位厂长纷纷介绍自己情况。
比如打火石厂,他们手里积压了两吨多打火石,按照颗粒来说足有上亿粒,总价十几万,供销社对外销售是一分钱5粒,他们的批发价是一分钱10粒。
看上去利润率翻倍,可这东西的市场非常小,现在人们普遍用的还是火柴,用打火机的人很少,打火石的销量自然也就上不去。
再比如毛笔厂,以前毛笔是文房四宝,常用工具,可现在人们都用钢笔写字,用毛笔的除了书画家还有几个,普工人练字的不多,饭都吃不饱谁没事跑去练毛笔字。
毛笔厂的库存也不少,不会少于十几万根。
很多商户听后低声议论,
这么多货,怕不是要卖几十年了。
最后说话的,是周口的第二服装厂吕厂长,这人五十来岁,一开口就让在场的商户震惊不已。
“我们第二服装厂主要做童装,之前和供销社有协议,产品供应多省供销社销售,今年有些省份供销社引进其他服装厂的产品,我们厂的产品出现滞销,后来又退回一大批,而我们之前错估了销售情况,生产的量又比较大,因此造成了积压。”
“这一点我已经向省领导做了检讨,这是我工作疏忽造成的,可我保证,我们的衣服质量是没问题的。”
“我说一下产品积压情况,夏季、春秋季、冬季都有,面料有棉布、涤纶、锦纶总计七八种,衣服总件数是35万件左右,批发单价从1.5块钱到6元不等,总价值136万。”
听到136万这个数字,台下商户忍不住发出一声惊呼,一百多万,对他们来说绝对是个天文数字,跑到德化街来销售,好家伙,这谁吃得下!
三十五万件衣服多吗?
数字听着挺大,
其实算起来并不多,
按照工厂的生产量来说,三十五万件不过是周口服装二厂一个月的产量,这还是在80年代。
要是放到现代,这更不算什么了,现代的一些大型服装加工厂,一天就能生产几十上百万件衣服。
德化街的人们震惊,是因为他们从没接触过这么大的商品数量和金额,竟然有人想要卖给他们销售。
服装厂吕厂长继续道:
“我们厂的想法是,在批发价的基础上再降20%,这基本已经是原料价了,如果有人愿意收购过去销售,我们负责送货上门,不知道有没有人愿意吃下这批货?”
吕厂长说完扫向德化街的商户。
坐下台下的商户们一个个或是木然,或是摇头,对他们来说,这批童装确实有利润,可数额太大,远远超过他们的实力范围,一百多万,听着就吓人。
“要是进个几十几百件还成,三十多万件,这谁吃得下啊。”人群中有人说道。
“是啊,一百多万,听着脑壳都发晕哟。”
“我们这些卖针头线脑的,平时进货也只是每样进一点,同样的货不敢进太多,就怕砸在手里,今天领导们带来的东西,量都这么大,很难吃的下啊。”
“我是卖花边的,到是想近一些提花布,可我要的不多,一样几百米就够,怕是领导们看不上啊。”一个中年妇女讪讪道。
现在德化街的商人,基本上还没有脱离小商贩思维,接触的信息也少,胆量也小,现在砸下来这么大的货量,一下子吓住了很多人。
不过赵小海也能理解他们,毕竟这是他们安身立命的生意,不能有闪失,国营工厂国营商店出现错误,自然有国家顶着,大不了变成库存。
可他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