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要出现成体系的法律了吗?”竖亥望着下方的皋陶,此时他的四周已经围满了来自各地的文人。
刚刚被撞到的姬益也兴冲冲的挤进人群,不过益衣着寒酸,体型瘦弱,很快被挤出了中心。
“法律体系的出现,是原始社会走向文明的体现,如果说生产力是物质基础,法律便是文化基础。”
“不过这个法律并不是后世意义上的法律,而是更偏向于礼法。”
竖亥一边想着,一边在几个随从的帮助下往前挤。
皋陶也不住打量了几下“鹤立鸡群”的竖亥,开始讲解起自己拟定的“法律”来。
皋陶身后的随从将兽皮高高举起,一共有五张,上方是竖亥还未见过的象形文字。
“这个字是人,旁边是一团火,好奇怪。”
“这个字我认识,是鼻子,旁边有一把刀。”
“这个是腿,这个是......”噎鸣看了看自己的下面,又看看那个字旁边的刀,只觉下面凉飕飕的。
“竖亥,这些字你认得吗?”噎鸣拍了拍竖亥。
竖亥摇摇头,说道:“恐怕这是这位皋陶自创的文字。”
“分别是死刑、刺面、割鼻、断腿、宫刑。”竖亥看着五个新创的文字,将下面的注释读给噎鸣听。
噎鸣砸吧了几下:“这些刑法是对谁用的,奴隶吗?”
竖亥解释道:“是犯下过错的族人。”
噎鸣愣住了。
皋陶见四周的人已经全部聚集在此,开始讲解起自己立法的初心。
从颛顼的绝地通天说到贵族和首领的天命属性,批判了淫祀和巫教对邦国事务的干预。
随后强调了邦国之内秩序的重要性,矛头直指邦国内的家族各自为政,对于族人之间的冲突靠决斗、以势压人的野蛮处理方式,
随后又感谢舜,对于舜向天下有才能和志向的年轻人发出邀请,来到陶唐氏参与八元八恺的推举。
周围人群一阵议论纷纷,竖亥凑过耳朵,从各地不同的方言中听了个大概。
“舜这几年向华夏东夷的各大邦国发出邀请,举荐人才来这里接受策问,通过舜考验的留在陶唐氏任职,参与华夏事务的制定和管理。”
“这是好事情啊,重视人才,加强文化和思想的交流碰撞。”
不过陶唐氏现在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竖亥拉过一旁的人问道:“仁兄啊,你可知道现在陶唐氏的各个官职由谁担任?”
那人的口音有着明显的安邑风味,他见到竖亥和噎鸣气度不凡,身后还跟着奇形怪状的奴隶,不由得肃然起敬,认真解释道:
“你们是外来的人吧,帝尧在几年之前便不再管理陶唐氏的具体事务,专心修订新的历法。”
“尧如今只处理华夏东夷诸邦国之间的事务,至于陶唐氏内的事务则是全权交给了舜和他的儿子鼓俊。”
“天象历法交给了来自高阳氏的叔献、季仲。”
“我听说司空的职务留给了共工氏的四岳。”
那人口若悬河的介绍着这几年陆续进入陶唐氏上层的各个青年才俊,最后才说起了皋陶。
“皋陶今年夏季来到安邑,只面见了尧舜一次,便直接被任命为司寇。”
竖亥听的直皱眉,眼前这位见识匪浅,大小事务和官职任命基本都知道,但这也和每次任命都会在祭坛处公布有关。
“官职混乱,除了舜自行设立的五官之外,各种其他地方的官员名称也还在使用,这可不是好事情。”
竖亥又细细琢磨了一会,察觉到有些不对。
竖亥又向那人问道:“如今你陶唐氏整个邦国的土地农耕谁在管。”
路人回道:“你是说司徒?每个聚落都有各自的司徒,不过最大的还是舜的儿子鼓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