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土法炼焦与化工萌芽(1 / 2)

河口镇的兵工厂最近烟火气十足。

自从煤岗的煤源源不断运来,那几座半死不活的土高炉总算能火力全开了。

铁匠们甩开膀子干活,叮叮当当的敲打声几乎没停过。

但新的麻烦很快就来了。

“不行!大帅,这钢不行!”陈博文拿着一根刚冷却下来的钢条,满脸愁容地冲进林好的临时办公室,差点被门槛绊倒。

他把钢条往桌子上一拍,发出沉闷的声响。

“你看这韧性!太脆了!勉强做个农具还行,要做枪管,做炸膛的风险太高了!”

林好皱起眉头,拿起那根钢条看了看,断面确实不怎么样,杂质肉眼可见。

“煤的问题?煤岗的煤不是说质量不错吗?”

“煤是好煤,可咱们这土炉子,温度还是上不去!”陈博文急得直搓手,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直接烧原煤,热量还是不够均匀,烧不透!炼出来的钢,杂质多,性能不稳定。我翻遍了能找到的所有资料,也请教了几个老铁匠,都没太好的办法。”

最近几天,陈博文几乎住在了炼钢炉旁边,眼窝深陷,胡子拉碴,整个人都透着一股焦躁。

兵工厂等着钢材造枪炮,前线等着武器补充,这钢材质量上不去,一切都是白搭。

林好也跟着头疼起来。

他对炼钢懂个屁,脑子里那些模糊的现代知识碎片,在这种具体的技术难题面前,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他下意识地踱步,脑子里开始胡思乱想。

煤炭…热量…更高温度…怎么才能让煤烧得更旺,温度更高更稳定?

他想起之前在煤岗煤矿转悠时,看到矿工们处理一些碎煤和煤粉的方法。

好像是把煤堆起来,用黄泥糊上,留几个小孔,然后点火,让它在里面慢慢地、不充分地燃烧?

那玩意儿烧出来黑乎乎、亮晶晶的,好像叫…焦炭?

对!焦炭!

他模糊地记得,现代炼钢好像用的就是焦炭,不是直接用原煤。

焦炭热值高,燃烧稳定,还能提供碳元素。

【万物皆可盘·土味黑科技】的念头如同电流般划过大脑。

“焦炭!”林好猛地停下脚步,眼睛一亮。

“啥?啥碳?”陈博文一脸茫然。

“焦炭!就是把煤隔绝一部分空气,让它干馏、闷烧,去掉里面的水分和挥发性物质,剩下的就是焦炭!”林好努力回忆着那点可怜的化学知识,比划着解释,“用焦炭炼钢,温度能上去,钢的质量也能提高!”

他把自己在煤矿看到的那种土法烧煤堆的法子,连说带比划地告诉了陈博文。

“把煤堆成小山包,用湿泥巴糊严实,底下留进气口,顶上留出烟口,点着了让它慢慢烧,烧透了再用泥封死,等它自己灭掉冷却?”

陈博文听得眼睛越瞪越大,从最初的疑惑,到震惊,再到狂喜。

“干馏?!对啊!我怎么没想到!隔绝空气加热,去除杂质,提高固定碳含量!大帅!您…您这简直是…”

陈博文激动得语无伦次,一把抓住林好的胳膊,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

“我马上去试!马上就去!”

他像一阵风似的冲了出去,连桌上的钢条都忘了拿。

陈博文的行动力是惊人的。

他立刻召集了几个脑子活络的技术工人和老铁匠,按照林好描述的“土法炼焦”,在兵工厂旁边找了块空地,叮叮哐哐地忙活起来。

他们挖了几个大坑,把精选出来的块煤堆放进去,然后用和好的黄泥仔细地糊在煤堆外面,只留下必要的通气孔。

点火,封口,控制火候。

整个过程充满了摸索和不确定性。

第一炉,火太大,直接烧成了灰。

第二炉,封得太死,中途就灭了。

第三炉,小心翼翼地控制着火候和通风,终于,一股浓烈的、刺鼻的烟气从顶部的孔洞冒了出来,带着一种奇异的臭味。

几天后,当他们小心翼翼地扒开冷却的泥壳时,露出了里面黑亮多孔、质地坚硬的焦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