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都是靠着地里的庄稼过活,靠着干活的工分换生活所需要的所有物资。
突然有这么个机会,当然得抓住。
“有财啊,这事儿我一会儿就通知下去,让全村人来这边集合,和大家伙说这个好消息。”
大队长急啊,他就怕赵有财觉得村里这群人吃不下这么大一笔长时期合作的订单,再把这来钱的生意送到别的村子里去分一杯羹。
见到他们这么着急,赵有财当然能想明白其中缘由。
毕竟自己带来了这么大一笔合作,就凭着原主给村子里的印象,他们估计是担心自己反复无常,说不定就变卦了。
殊不知,赵有财这么做也是有自己的打算。
之所以带上整个赵家沟做生意,倒不是他有多高尚的品德,而是现在他的生意越做越大,实在有些扎眼。
毕竟独木难支嘛,要是整个村子都一起做生意,那在共同利益捆绑下,为了能继续挣钱,整个村子的人都得给他打掩护。
再加上这生意主导者肯定还是他赵有财。
到时候去送这些的人肯定是自家人,过秤多出来的斤数所得收入,以及其他好处,都是他赵有财的。
要是拉上别的村子,不好控制不说,搞不好就有暴露农场的风险。
自己村里人,知根知底的不光好合作,还能拉拢人心,简直是一石二鸟。
“行,这事儿大队长看着办就行,我肯定没意见。”
赵有财表态后,所有人的神情都放松了许多。
赵有财看着这几个人拿着赵家沟村民的名单开始开小会,讨论谁家地多人勤快,菜园子收拾的最好。
自己则放松下来,想着家里的事情。
这段时间观察下来,老三确实变了不少。一门心思要娶老李家姑娘,付出多少努力他也是看在眼里的。
李家人之所以不让他家姑娘嫁过来,不就是觉得老三不靠谱嘛。
这个时代的人没有过不下去就离婚的想法,都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要是女儿嫁给一个不靠谱的男人,娘家人很少能站出来说句公道话。
不然自家大闺女赵春花也不会这么多年闷不吭声,任由那该死的赵铁柱搓磨成那个鬼样子。
大队长轻轻拍了拍赵有财的肩膀,将他发散的思绪强行拽了回来。
“我听说你家老三看上李家那丫头了?咋样了,需不需要我做个媒人啊?”
这年头虽然也有自由恋爱的人,但大多数还是家里怎么安排怎么算。
与盲婚哑嫁最大的区别可能就是婚前相个亲,两个小年轻能见上那么一两面而已。
虽然都是同一个村子里住了这么多年的村民,该有的流程一个都不能少,媒人是必须要有的。
十里八乡的村民,能有大队长给保媒那都是了不得的,但赵有财有自己的想法。
倒不是他瞧不上赵有粮这个堂哥,而是他不想让李家人觉得他家靠着大队长的关系逼人家姑娘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