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夜时分,长安城内,英雄楼中灯光摇曳。
王越正滔滔不绝地向刘昆汇报着长安近期的情报,刘昆则微笑着静静地听着。
为了能更好地适应当前复杂多变的形势,种花部落的军机处已经搬到了晋阳。
如此一来,对雁门、太原这两郡的治理便更加方便了。
这两郡的事务,刘昆全权交给了军机处的三位核心人物,反正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这么做了。
中央直属战区的赛罕、黄蝶舞、典韦三位主将,还有五万精锐兵力,都被刘昆投入到了安北都护府攻略大漠的战争之中去了。
而他自己此次孤身来到长安,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对付董卓。
与刘昆坐在一旁的,是一位三旬左右、表情略显木讷的青年人。
他便是出身颍川荀氏的荀攸荀公达,原来历史上曹操最重要的谋主之一。
荀攸曾在担任黄门侍郎时,因密谋诛杀董卓而被逮捕入狱。
刘昆得知此事后,便立刻指示王越不惜一切代价救出荀攸。
最终,在董卓火烧洛阳时,王越瞅准时机,趁着混乱杀入大牢。
他在战斗中牺牲了好几名校事府的好手,才成功将身陷囹圄的荀攸救了出来。
随后,王越还带领着荀攸,跟着迁徙的队伍,历经千辛万苦,一路护送他来到长安。
荀攸得知是太原郡、雁门郡太守刘昆如此大费周章地营救自己,心中满是感动。
他早在大将军府时便与刘昆相识,对刘昆的为人极为赞赏。
如今得见刘昆这般重情重义,他当下便向王越表达了投效之意。
如今,荀攸暂时在王越的长安校事府中担任二把手,负责情报的汇总、整理,并为校事府出谋划策。
荀攸加入后,长安的校事府仿佛如鱼得水,实力愈发强大了起来。
荀攸的叔父荀爽虽被董卓罢免了司空官职,但荀氏家族中还是有不少族人被董卓裹挟着来到了长安。
有了荀攸在校事府的关照,荀氏在长安的生活总算好了许多。
当然,也有部分荀氏族人,在王越的精心安排下,辗转来到了并州太原。
刘昆对荀氏族人的到来,自然是喜出望外。
虽说荀彧还留在长安,尚未表明是否要投靠自己,说要再等等看。
但荀攸的归附,还是让刘昆十分欣慰。
于是,他根据荀氏族人的能力大小,分别授予了他们相应的官职。
刘昆心里清楚,像荀氏这样的世家大族,向来不会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一处。
他们必定会将族人分散到不同的势力之中,以确保家族不会因为一方势力的失败而走向没落。
刘昆得了荀攸,他料定荀彧大概率会去袁绍那里,之后再转投曹操。
而荀谌不出意外的话,会留在袁绍阵营。
如今的历史已经和原本的轨迹大不相同,袁绍恐怕再也不会像过去那样强大了。
曹操失去了原本涌入兖州的几十万的青州黄巾,又怎么可能还能像历史上那样顺利发展壮大呢?
虽说历史记载董卓是在初平三年四月被吕布等人诛杀的,但刘昆可不想等到那个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