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年纪不大,花样倒不少嘛!(2 / 2)

可如今只是参加了一场府试,便暴露了自己的不足,实在不甘心啊!”

舛缙一听这话,顿时沉默了下来。

毕竟他是府试的榜首,此时若是多言,反倒显得像是在嘲讽对方。

他无奈地把目光投向了胡惟庸。

“陈兄,你府试结果如何?”

“还行吧,勉强过了。”

胡惟庸没有多说,言多必失,一个谎言往往需要更多的谎言来掩饰。

这样含糊其辞,至少还能应付过去。

毕竟应天府下辖六县,每届科举参考和上榜者众多,竞争激烈。

听到胡惟庸的回答,方孝儒松了口气。

他早已知道解缙的成绩,若是这位写出《临江仙》的陈近南再高中榜首,他恐怕会无地自容。

三人相聚,若只有他一人名落孙山,岂不尴尬?

如今看来,不是他不够优秀,而是题目实在太难。

想到这里,方孝儒转向解缙问道:“大绅,你最后一题是不是按照胡大人那封告学子书中的思路破题的?”

解缙毫不迟疑地点头。

“没错!”

“其实这道题只有这一种破题方法。”

“关键在于记忆力要极好,能迅速默背全书,理清思路。”

“一旦找到思路,写一篇锦绣文章并不难。”

听了解缙自信满满的话,方孝儒苦笑摇头。

“你觉得不难,可我当时绞尽脑汁才勉强想到一句。”

“抱着赌一把的心态,选了那句。”

“可惜,还没等我理清思路,时间就不够了。”

“现在看来,还是我基础不够扎实啊!”

“不然我为什么不能第一时间想到这种破题方法呢!”

“唉……”

看着叹息的方孝儒和一直沉默的“陈近南”,解缙忽然灵光一闪。

“两位兄台,我们干坐着也没意思,既然今天没事,不如一起去青楼听曲?”

(本章完)

------------

“哟,大绅,你平时一本正经的样子,年纪不大,花样倒不少嘛!”

“看来平时没少去啊!”

胡惟庸的调侃直击要害。

这调侃不仅针对解缙,也像是在说他自己。

瞧瞧现在的解缙,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十五岁左右的年纪,个头比自己矮了整整一个头。

可就是这么个小家伙,居然兴致勃勃地拉着自己去青楼?

这算哪门子的黑色幽默?

不过,仔细想想,像解缙这样家境优渥的少年才子,到了这个年纪,去青楼还真不算什么稀奇事。

就像上辈子那些刚上初中的孩子,有的已经拉着同学去KtV聚会了。

在这个世界、这个时代,十五岁已经是可以结婚生子的年纪了。

去青楼,似乎还真没什么大不了的。

解缙看了胡惟庸一眼,对他的调侃毫不在意,笑着说道:

“还是陈兄懂我!”

“小弟我,平日里除了读书,也没啥其他可干的了。”

“这科举之路,家父暂时又不让咱踏踏实实走,只能偶尔试一试。”

“如此一来,小弟除了偶尔去青楼找点乐子,还能干什么?”

“去青楼总比去赌坊之类的地方强多了!”

胡惟庸听了,一时无语。

他实在没法跟这个时代的人讨论和大保健,哪个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影响更大这个话题。

但转念一想,反正不是自己的崽,想那么多干嘛?

最重要的是,胡惟庸摸了摸下巴,忽然琢磨起一件事儿来。

你别说,来大明也有一段时间了!

可自己还真没见识过大明的青楼到底是啥模样呢!

前身的记忆里确实有,可一则并不能太过感同身受。

另一个嘛,毕竟有上辈子经验在,自己还真想去看看“文娱行业基层从业人员”在不同世界的业务水平有什么差别。

嗯,这是个挺不错的课题。

咱是去做学问的。

想到这,胡惟庸没有半点客气的点点头。

“行啊!”

“为兄自然奉陪!”

“你不在意科举之事,其实为兄我也不甚在意。”

“这科举于我而言便是鸡肋。”

“家里亲朋好友之中为官者甚多,压根不缺我一个官身,家里的产业也还打理得不错。”

“所以为兄,还真不介意乐呵乐呵!”

“今儿大绅伱带路,为兄买单,哈哈哈,如何?”

解缙理所当然地点了点头,半点客气的意思都没有。

首次遇见陈近南时,他打量对方的衣着便知,此人远比自家阔绰得多。

随后,两人商议去考察大明文娱行业基层从业者的专业水平,却不约而同地转头看向一旁沉默的第三人。

“方兄,你一直在旁听着,却不作声,是何意?”胡惟庸对方孝儒这类人颇有调侃的兴趣。

在他眼中,这种人要么是假正经的伪君子,要么是坚守原则的卫道士。

无论哪种,面对时的反应,都让人颇感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