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番话一出口,大太监宋利立刻上前,接过李默修手中的国书。
他恭敬地将国书呈给朱元璋,朱元璋只是扫了一眼,便随手丢给宋利,命令道:“念!”
宋利弯腰双手接过国书,站到御陛之上,高声宣读。
“高丽使节代表高丽王,献上珍宝!”
“珍珠五十斛……”
话音刚落,早已在外等候的高丽使节团成员,便高举珍珠,步伐稳健地走进殿内。
这一盘自然不是全部,但至少要让大明的皇帝陛下和众位官员见识到这些珍宝的样貌。
否则,这礼岂不是白送了?
紧接着,人参、皮草、高丽美女、宝石等一系列虽有些稀奇但并非特别罕见的物品,陆续被送入奉天殿。
待高丽的国书宣读完毕,献宝的数量也一一呈上,高丽王如何深情款款地讨好大明的情景也展露无遗。
随后,轮到其他国家登场。
新罗、东瀛、琉球、扶余……
但凡周边有名号的国家,一个个依次进殿,规规矩矩地向大明呈上国书、献上珍宝。
宝石、雕塑、珍禽异兽、刺绣、海鱼、黄金、花卉……
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见不到的。
胡惟庸今日可谓大开眼界。
他万万没想到,大明初期的威慑力竟如此强大,竟能让周边小国如此敬畏。
要知道,这还是各国使团耍了些小心思后的结果。
没有一个国家敢公然糊弄大明!
没有一个国家敢公然挑战大明!
这就是武德充沛、威震四海的大明此刻的地位。
这种万国来朝、小国敬仰的盛况,令胡惟庸如痴如醉。
好啊!
太好了!
这场景,怎么看都看不够啊!
(本章完)
------------
大明的朝贡仪式,从入殿拜见、献礼、宣读国书到观礼,都有一套完整的规矩。
这固然是礼部官员们能力的体现,但同时也是大明对周边小国的一种文化碾压。
没什么别的意思,就是让这些小国见识见识。
什么叫泱泱大国!
何谓千年传承!
何谓中原正统!
何谓汉家文明!
……
前世,好莱坞在全球折腾了几十年,美利坚的各类基金雇佣了无数人为其歌功颂德。
目的,无非是宣扬他们的文明。
然而,结果如何?
在那几十年的时光里,美利坚确实成为了那一代人心中的灯塔,富强的象征。
多少人忧心忡忡,认为这一代人已经跪倒,未来的孩子将何去何从?
但事实呢?
十年!
仅仅在国力发展后的不到十年间!
那种深植于血脉中的文明自信,瞬间回归。
厉害了,我的国!
这绝非一句戏言!
为何那些身居高位的大佬们毫不着急,反而从容不迫?
只因文化侵袭这种事,美利坚最近才略懂皮毛。
而我们,早已玩转千年。
向来是我们用文化侵袭他人!
这融入血脉的骄傲,岂是几部电影、几首歌曲和一些信息能彻底抹去的?
此刻,胡惟庸正亲眼目睹这一幕。
何尝不是一场汉家文明、汉家文化的盛大表演?
还是周边小国亲自参与的大秀!
等他们回过神来,面对无论是硬实力还是软实力都远超他们十倍的大明,他们能不学?
学?
学就对了!
不学?
不学就等着吧!
等着大明爸爸及周边邻邦,用看狗屎般的嫌弃目光盯着你。
顺便在你稍有差池时,上来怼你两句。
保证怼到你肺管子上!
而这,仅仅是大明及大明所代表的中原王朝、汉家文明在这个文明圈中的最基本地位。
等诸国朝贡仪式结束后,原本使臣们打算离去。
不料,朱元璋悄无声息地带领一众朝臣和各国使臣登上城墙。
使臣们此刻大气都不敢出。
他们虽是多次来访大明的老使臣。
但总觉得今日所经历的一切,与往日大不相同。
此刻,众人竟然登上了城墙。
以往从未听闻接见各国使臣会安排在城墙之上。
然而,他们不敢多言半句。
因为,朱元璋神情肃穆,身旁站着的正是之前在城外接待他们的胡惟庸。
此时,那位明明并非之人,却身披斗牛服,笔直地立于大明皇帝身侧。
众使臣心中隐隐感到不安,腿脚似乎有些发软。
“诸位使臣远道而来,足见对我大明的诚意!”
“来者皆是客!”
“朕自当好好款待!”
“不过,仅凭美酒佳肴,实属寻常!”
“今日,朕特请诸位一同领略我大明军威!”
朱元璋一字一句,说出了一番令在场众人难以相信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