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控制坤沙,掌控金三角!(2 / 2)

曹昆再一摆手,那些装备竟瞬间消失无踪。

坤砂与其他人都忍不住跪倒在地,对曹昆敬畏如神。

借助这种手段与强大的精神操控,曹昆彻底将坤砂及其部属转化为心甘情愿效忠于己的力量。

坤砂等人的忠诚度几乎达到满分。

曹昆首先给予他们一千套美式装备,并承诺会不断派遣战友加入队伍。

表面看,这只是缅北一支地方武装,实则是由曹昆掌控、服务于华人群体的忠诚力量。

曹昆要求坤砂等人可延续以往行动,但仅限针对外国人,尤其是 人和日本人。

随着曹昆的战友们持续从内地带来新人,这支队伍中的汉化程度日益加深。

他们的手中握有的美式装备愈发丰富,整体实力也不断增强。

鉴于曹昆自身是美利坚 情报局的顶级特工,他便对外宣称这支武装隶属于某方势力。

通过一系列巧妙的手法,他成功误导了整个美利坚社会,让人们误以为这支武装效忠于某个特定势力,而实际上,它一直在暗中削弱美利坚的利益。

毕竟,他们所交易的物资大多流向了美利坚及其盟友如日本、韩国、菲律宾等地。

曹昆对坤砂的掌控极为严密,绝不会让它重蹈覆辙,走上那个平行世界中那种不明智的道路——妄图 建国。

那个时空里,坤砂之所以迅速崩溃,正是因为它毫无低调行事的概念,甚至试图建立自己的国家。

……

4月8日,面甸实现了全面和平,然而唯有坤砂依旧与官方 对抗。

令人意外的是,坤砂竟宣布成立了名为“掸邦共和国”的组织,这让面甸的官方 措手不及。

坤砂的行为已经触犯了国际底线,任何国家都无法对此坐视不理。

……

而且,坤砂还被美利坚 ,表面上承诺给予支持,实则是想利用它与面甸 互相消耗,双方因此爆发的冲突造成了上千人的伤亡。

坤砂的末日源自自身。

1993年12月,他自视甚高,认为自己的实力可与面甸官府抗衡,甚至自行封自己为掸邦共和国“总统”。

这一举动令面甸将矛头直指他。

即便如明太祖朱元璋都懂得“缓称王”的道理,以避免过早与元军交战,坤砂却已将其忘得一干二净,完全抛弃了《三国演义》中的教训。

此时,坤砂的命运走向衰败。

1992年,丹瑞大将执掌面甸政权,其政策极具灵活性,致力于推动民族团结。

当时,16支武装力量中有15支选择放下武器进行谈判并实现停火,唯独坤砂拒绝妥协。

坤砂处境愈发孤立无援,国际社会达成一致意见,曾与其有过短暂交往的美利坚转而悬赏200万美元追捕他,邻国泰帼则明确表示若发现坤砂,绝不会宽恕。

面甸官府对他深恶痛绝,不仅派重兵攻打他的故乡,还公开称其为“人类公敌”。

……

不少掸族本土人士开始对坤砂心生不满。

外部压力加剧时,内部势力也开始背叛他。

1995年,掸族长老秘密组织了一次“净化掸邦”行动,召集了坤砂集团下属的6000名士兵。

坤砂所创立的“掸邦共和国”总理也离开了。

内外交困之中,坤砂意识到末日将至。

1996年1月,他通过与官方的多次秘密接触后,最终选择全面投降。

十余天后的1月18日,坤砂怀着复杂的心情参加了自己的缴械仪式。

他以自身安危为交换条件,正式退出江湖。

此后,坤砂定居仰光, 履行了承诺——并未将其引渡至 。

十一年后,10月30日,这位大毒枭在仰光的家中去世,终年七十四岁。

晚年的坤砂生活并不如意,实际上已被软禁,无法自由出行。

有传闻称,坤砂曾在1999年试图携子重返“金三角”,重建昔日霸业,但这或许只是英雄迟暮时的一场幻梦。

……

曹昆绝不会让坤砂重走旧路!他行事极为谨慎低调,会面坤砂时还精心化装,以至于连对方本人也未认出他,更别说那些追随者了。

只知来者乃是一神秘人物,地位远高于坤砂。

此人为他们带来大量援军,并供应美式装备。

曹昆以坤砂为桥梁,悄然掌控了金三角地区,并摸索出一套可复制的成功模式。

未来,他还将在南美哥伦比亚、非洲以及中东等地,扶持当地华人领袖,助其发展壮大。

表面上,他依旧是那位光芒四射的巨星与娱乐界的巨擘,却鲜有人知,他的麾下已聚集起数万武装力量。

在此背景下,曾欲对曹昆下手的周闰发和吕良伟如今也步入人生尽头,曹昆终于决定动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