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邓丽郡与阿佳妮(2 / 2)

如今,伊莎贝尔·阿佳尼感受到邓丽郡对自己颇为喜爱,渐渐对她产生了好感,尤其是听过邓丽郡用英文和法语演唱的歌曲后,更被她宛如夜莺般的声音深深吸引,两人迅速成为无话不谈的好友。

邓丽郡天赋异禀,精通多种语言,包括普通话、山东话、台语、粤语、英语、日语、法语以及泰语。

她的母语是,与普通话几乎没有差异,父母皆为山东人,因此讲起家乡话来自然流畅;在居住数年后学会闽南语和台语同样顺理成章。

至于其他语言,则只能归功于她的超凡天赋。

1970年,邓丽君参与工会举办的慈善义卖活动,以17岁之龄荣膺“义卖皇后”,由此开启了她的演艺之旅。

粤语随之成为她演艺事业中的重要语言之一,想必不少人都听过她演唱的经典粤语歌曲《漫步人生路》。

有一段趣事,谭咏麟曾尝试教她粤语发音,没想到邓丽君的粤语早已相当流利,随后反让她考谭校长的普通话,结果校长的舌头都打结了……

70年代中期,邓丽君赴海外发展歌唱事业。

一首《空港》为她赢得了当地唱片新人奖,离境时已拥有30余首日语单曲与20张日语专辑。

据说初到海外时,经纪公司安排了一名翻译陪伴,但半年后,她便能熟练地用日语进行日常对话甚至接受媒体采访。

1979年,因持有印尼非法护照入境而被日本媒体曝光,面临舆论压力的她选择前往国外进修,期间继续学习英语和日语。

学业完成后,她重新回到海外发展,并未推出英文专辑。

据说她离世前已完成数首英文歌曲的录制,计划发行个人英文专辑。

进入90年代,邓丽君长期定居法国,每年在当地居住约五个月。

得益于优越的语言环境和自身天赋,她基本掌握了法语的日常沟通能力。

她的歌声中偶有零星法语片段,但从无整首法语作品。

七十年代初期,邓丽君曾在印尼与马来西亚举办演唱会,演绎过马来语歌曲。

到了八十年代,她开始用印尼语重新诠释许多广为人知的中文曲目。

由于印尼语与马来语相近,加之她的语言天赋,邓丽君很快掌握了印尼语,并推出了以印尼语录制的专辑。

她多次往返泰国,举办多场演出,临终前的一段时间更是在泰国常住,略通基础泰语。

最终,她的安息之地选在了清迈。

……

如今已二十五岁的邓丽君,对法语尚显生疏,还需曹昆担任翻译。

她心中满是疑惑:为何曹昆仅从大陆归来数月,却能讲得一口流利的法语?

曹昆该如何作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