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世语》记载,刘岱死后,陈宫找到曹操,诚恳地说道:“如今兖州没有主官,朝廷的命令也无法传达至此。我愿意前往兖州劝说众人,您随后前去接管兖州,以此为根基,招揽天下英才,成就一番霸业。”随后,陈宫又分别劝说兖州的别驾、治中:“当今天下大乱,各州纷纷割据,而我们兖州却没有主官。曹东郡(曹操时任东郡太守)是当世难得的人才,如果能迎接他来治理兖州,必定能让百姓过上安宁的生活。”鲍信等人听了陈宫的话,也都深以为然。
于是,鲍信与兖州的官吏万潜等人一同前往东郡,迎接曹操担任兖州牧。曹操到任后,立刻率军在寿张东与黄巾军展开激战。战斗中,鲍信身先士卒,奋勇杀敌,不幸力战而死,但曹操的军队最终还是勉强击败了黄巾军。《魏书》详细记载了这场战斗的经过:曹操率领着千余名步骑兵前往战场查看地形,却突然遭遇黄巾军的营地。仓促之间,双方展开战斗,曹操军队因准备不足,陷入苦战,数百人战死,只得暂时退兵。黄巾军乘胜追击,步步紧逼。这些黄巾军长期为贼,历经多次战斗,且多次获胜,士兵个个精悍勇猛。而曹操的军队中,老兵数量较少,新兵又缺乏训练,面对黄巾军的进攻,全军上下都心生畏惧。关键时刻,曹操身披铠甲,头戴头盔,亲自巡视鼓舞将士,明确奖惩制度,提振士气。在曹操的激励下,士兵们重拾信心,奋勇反击。趁着黄巾军攻势稍缓的间隙,曹军发起反击,黄巾军逐渐抵挡不住,开始向后败退。此时,黄巾军派人给曹操送来一封书信,信中写道:“以前你在济南时,毁坏神坛,所行之道与中黄太乙相同,似乎是个明白人,如今却为何执迷不悟。大汉的气数已尽,黄家应当兴起。这是上天注定的命运,并非你凭借个人才能就能改变的。”曹操看完书信后,愤怒地呵骂黄巾军,同时多次向他们表明投降的出路。之后,曹操设下奇计,埋下伏兵,与黄巾军日夜交战。每次战斗,曹军都能有所斩获,黄巾军最终抵挡不住,开始撤退。曹操一心想要找回鲍信的尸体,却始终未能如愿。无奈之下,众人只好用木头雕刻成鲍信的模样,举行祭祀仪式,众人对着木像痛哭流涕,以寄托对鲍信的哀思。
曹操乘胜追击,将黄巾军一直追到济北。走投无路的黄巾军无奈之下,只得向曹操乞降。这年冬天,曹操接受了三十多万黄巾军投降,连同他们的家属,男女老少共计一百多万人。曹操从这些降卒中挑选出精锐之士,组建了一支军队,号称“青州兵”。自此,曹操的势力得到了极大的扩充,在乱世之中站稳了脚跟。
与此同时,袁术与袁绍之间产生了矛盾。袁术为了对付袁绍,向公孙瓒求援。公孙瓒派刘备屯驻在高唐,单经屯驻在平原,陶谦屯驻在发干,形成对袁绍的包围之势,试图以此来逼迫袁绍。曹操与袁绍联合起来,共同出击,成功击败了刘备、单经和陶谦的军队,化解了袁绍面临的危机。
兴平四年春,曹操将军队驻扎在鄄城。此时,各方势力的纷争仍在持续。荆州牧刘表出于战略考量,截断了袁术的粮道。袁术失去了粮草供应,为求生存,只得率领军队进入陈留,在封丘屯驻下来。黑山贼的残余势力以及匈奴於夫罗等人,纷纷赶来协助袁术,一时间,袁术的势力看似又有所壮大。袁术派遣部将刘详驻守匡亭,企图以此为据点,进一步拓展势力范围。
曹操洞察到袁术的意图,果断出击,向刘详发起进攻。袁术得知刘详被困,赶忙出兵救援。双方在战场上展开了激烈交锋,曹操指挥若定,他的军队士气高昂,奋勇杀敌。在曹操的精妙战术与士兵们的顽强奋战下,袁术的军队被打得大败。袁术见势不妙,只能狼狈地退保封丘。曹操乘胜追击,率领大军将封丘团团围住。还没等包围圈完全合拢,袁术便再次弃城而逃,逃往襄邑。曹操怎会轻易放过他,一路紧追不舍,一直追到太寿。为了攻克襄邑,曹操下令决开渠水,水淹襄邑城。袁术抵挡不住,继续逃窜,先后逃到宁陵、九江。直到此时,曹操才停止追击,于当年夏天率军返回定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