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北征袁氏(2 / 2)

这年秋九月,曹操决定征讨袁谭和袁尚。双方一交战,便陷入了激烈的战斗。袁谭和袁尚的军队接连败退,但他们凭借着坚固的城防,拼死固守,曹操一时间也难以攻克。

建安八年春三月,曹操改变策略,开始攻打黎阳的外城。袁谭和袁尚见曹操来势汹汹,终于按捺不住,出城迎战。曹操指挥若定,曹军士气高昂,奋勇杀敌,一举大破袁军。袁谭和袁尚见势不妙,趁着夜色仓皇逃窜。夏四月,曹操乘胜进军,直逼邺城。然而,五月时曹操又率军回到许都,只留下贾信屯守黎阳。

五月己酉日,曹操颁布了一道命令:“《司马法》中说‘将军死绥’(据《魏书》解释,‘绥’就是退却的意思,要求将士们前进一尺也不能后退一寸),所以赵括的母亲才会请求不因赵括战败而受牵连获罪。由此可见,在古代,将领在战场上打了败仗,他的家人在国内也会受到惩罚。但如今我军出征,只奖赏有功之人,却不惩罚有罪之人,这不符合国家的典章制度。现在我命令,各位将领出征时,若是打了败仗,必须承担罪责;作战失利的,要免去官职和爵位。”(《魏书》中还记载了庚申日颁布的另一道命令:“有人认为,军中的官吏虽然有功劳和才能,但德行不足以胜任郡国的选拔,就像古人说的‘可以和他一起遵循正道,却不可以和他一起权衡变通’。管仲说过:‘让贤能的人凭借才能获得俸禄,君主就会受到尊崇;让战士凭借战功获得赏赐,士兵就会不惧死亡。在国家中实行这两条,天下就能得到治理。’从未听说过无能的人和不作战的人,都能接受俸禄和赏赐,却还能立功兴国的。所以英明的君主不会任用没有功劳的臣子,不会奖赏不作战的士兵;国家太平的时候崇尚德行,有战事的时候奖赏功劳。那些议论的人,就像是从竹管里看老虎,见识太浅薄了!” )

建安八年秋七月,曹操又下达了一道命令:“自天下大乱以来,已经过去了十五年。年轻的一代从未见过仁义礼让的风气,对此我深感痛心。现在我命令各郡国要重视文化教育,人口满五百户的县要设置学校,选拔当地的优秀人才进行教育培养。希望先代圣贤的思想和学说不会荒废,从而对天下有所裨益。”

八月,曹操决定征讨刘表,他率领军队进驻西平。就在曹操离开邺城向南进军的时候,袁谭和袁尚为了争夺冀州,展开了激烈的争斗。袁谭不敌袁尚,被打得节节败退,最后只能逃往平原,据城自保。袁尚乘胜追击,对平原城发起了猛烈的进攻。袁谭走投无路,只好派辛毗向曹操乞降求救。曹操的将领们对此都心存疑虑,不知是否该答应袁谭的请求。关键时刻,荀攸站出来劝说曹操答应袁谭,(据《魏书》记载,曹操说:“我攻打吕布的时候,刘表没有趁机侵扰;官渡之战时,他也没有救援袁绍,他就是个只求自保的人,我们可以以后再对付他。袁谭和袁尚狡猾多端,我们应该趁着他们内乱的机会出击。就算袁谭心怀狡诈,不会一直乖乖听话,但只要我们能打败袁尚,占领他的部分土地,对我们也是大有好处的。”于是曹操便答应了袁谭的请求。)曹操听了荀攸的分析,觉得很有道理,便率领军队返回。

这年冬十月,曹操的军队抵达黎阳。为了进一步巩固与袁谭的联盟关系,曹操还为儿子曹整和袁谭的女儿定下了婚约。(臣松之考证:从袁绍去世到此时,仅仅过了五个月多一点。袁谭虽然过继给了他的伯父,但也不应该在袁绍去世还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就举行这样的喜事,这实在是违背了礼制。曹操或许是出于权宜之计,才与袁谭约定此事;如今说结婚,未必就是在这一年举行婚礼。)

袁尚听说曹操的军队向北返回,担心曹操会趁机攻打邺城,于是便放弃了对平原的围攻,撤回邺城。此时,东平的吕旷、吕翔背叛了袁尚,他们率领部众屯驻在阳平,随后向曹操投降。曹操为了嘉奖他们,封二人为列侯。(《魏书》记载,袁谭的围困解除后,他私下将将军的印绶送给吕旷。吕旷接受印绶后,将此事告知曹操。曹操说:“我就知道袁谭会耍些小手段。他是想让我去攻打袁尚,这样他就能趁机抢夺百姓、聚集兵力。等袁尚被打败,他就可以壮大自己,再来趁我疲惫的时候攻打我。但他没想到,等袁尚被打败,我的势力更强大了,他又能趁我什么‘疲惫’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