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辽西令支,一个看似平凡的边陲之地,却孕育着一段段不平凡的故事。公孙瓒,就出生在这片土地上。他生得一表人才,身姿挺拔,声音洪亮,走在人群中总是格外引人注目。
起初,公孙瓒在郡里担任门下书佐一职。这工作虽不算起眼,可他凭借着自身的才能,很快就引起了侯太守的注意。侯太守见公孙瓒聪慧过人,办事又极为得力,心中十分赏识,甚至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他。不仅如此,侯太守还送公孙瓒去涿郡,拜在卢植门下研读经书,期望他能有更广阔的发展。
在卢植门下学有所成后,公孙瓒又回到郡里继续担任吏职。命运似乎总爱给人出难题,刘太守因事获罪,被朝廷征召前往廷尉处受审。公孙瓒得知后,毫不犹豫地决定为刘太守驾车,一路上亲自照料刘太守的生活起居,哪怕是粗重的杂役,他也毫无怨言。后来,刘太守被判流放日南。在刘太守启程前,公孙瓒带着酒肉来到北芒,祭祀祖先。他神情庄重,举起酒杯,声音略带颤抖地说道:“往昔我为人子,如今身为臣子,刘太守蒙冤流放日南。那日南之地,瘴气弥漫,此番前去,生死未卜,或许再也无法回来。今日,我便在此与祖先告别。”说完,他跪地拜了两拜,然后毅然起身,眼神中透着决然。在场的人看到这一幕,无不为之动容,纷纷感叹公孙瓒的忠义。
幸运的是,刘太守在流放途中得到赦免,得以平安归来。公孙瓒也因自身的品德和才能,被举荐为孝廉,成为了郎官,之后又被任命为辽东属国长史。
有一次,公孙瓒带着数十名骑兵外出巡视边塞。突然,前方出现了数百名鲜卑骑兵。敌众我寡,情况万分危急。公孙瓒当机立断,带着众人退入一座空亭中。他看着身边略显慌乱的骑兵们,眼神坚定地说道:“今日若不主动出击,我们都得死在这里!”说罢,他手持一支特制的长矛,矛的两头都装有利刃。公孙瓒一马当先,纵马疾驰而出,直冲向鲜卑骑兵。他在敌阵中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手中的长矛上下翻飞,一时间,鲜血四溅。这一番激烈拼杀,公孙瓒杀伤了数十名鲜卑人,可他的骑兵也折损了近半。好在最终成功突围,捡回了一条命。经此一役,鲜卑人见识到了公孙瓒的勇猛,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敢再轻易入侵边塞。公孙瓒也因这次战功,被调任为涿县县令。
时光流转,到了光和年间,凉州地区贼寇四起,局势动荡不安。朝廷紧急从幽州征调三千突骑,任命公孙瓒为都督行事,让他率领这支部队前去平乱。当大军行至蓟中时,渔阳的张纯却暗中勾结辽西乌丸的丘力居等人发动叛乱。他们在蓟中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张纯更是自封将军,妄图割据一方。叛军还接连攻打右北平、辽西属国等地的城池,所到之处一片狼藉,百姓苦不堪言。
公孙瓒带领着自己的部队,与叛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在一次次的追讨中,公孙瓒屡立战功,很快就被升任为骑都尉。就连属国乌丸的贪至王,都被公孙瓒的威名所震慑,率领族人前来归降。公孙瓒因功再次升迁,被封为中郎将、都亭侯,随后进驻属国,与胡人展开了长达五六年的对抗。然而,丘力居等人十分狡猾,他们四处流窜,侵扰青州、徐州、幽州、冀州等地,百姓深受其害,公孙瓒虽奋力抵抗,却始终难以彻底将其制服。
此时,朝堂之上也在商议应对之策。众人认为,宗正东海刘伯安,也就是刘虞,此人德高望重,曾经担任过幽州刺史,在当地恩信卓着,深受戎狄的爱戴。若能派他前去镇抚幽州,或许不用大动干戈,就能平定叛乱。于是,朝廷任命刘虞为幽州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