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李郭之乱祸长安(2 / 2)

有一次,汉献帝看到宫中的宫女们大多没有衣服穿,心生怜悯,想要打开御府,拿出丝绸布匹分给她们。李傕却坚决反对,他不耐烦地说:“宫里面不是有衣服吗,干嘛还要再做?”后来,汉献帝下诏卖掉宫中一百多匹马,让御府和大司农拿出两万匹杂色丝绸,用卖马的钱和这些丝绸,赏赐给公卿大臣以及那些生活困苦、无法生存的贫民。李傕却贪心不足,他声称自己的仓库储备不足,把这些财物全部拉到了自己的军营。贾诩劝他:“这是皇上的旨意,不能违抗。”可李傕根本不听。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傕、郭汜等人内部的矛盾也越来越深,为了争夺权力,他们之间的争斗愈发激烈。

樊稠在追击马腾、韩遂的过程中,曾与韩遂有过一番交谈。韩遂对樊稠说:“这天下局势变幻莫测,谁也说不准以后会怎样。我们之间本来就没有私人恩怨,都是为了朝廷的事。咱们又是同乡,虽然现在有些小分歧,但从长远来看,还是应该齐心协力。我想和你好好聊聊,再道个别。万一以后有什么变故,咱们还能再见面吗?”说完,两人都下马,走到一起,手臂相交,交谈了很久才分开。

李傕的侄子李利当时也跟着樊稠,他回去后,把看到的这一幕告诉了李傕,还添油加醋地说:“韩遂和樊稠交头接耳,也不知道在说些什么,看起来关系很亲密。”李傕听后,心中顿时起了疑心,怀疑樊稠和韩遂私下勾结,有了异心。

后来,樊稠想要带兵东出函谷关,便向李傕请求增加兵力。李傕觉得这是个除掉樊稠的好机会,于是假意邀请樊稠来开会。就在会议上,李傕突然下令,将樊稠杀害,并吞并了他的军队。

樊稠死后,郭汜和李傕之间的矛盾也彻底爆发了。李傕经常设宴请郭汜喝酒,有时还留他在自己府上留宿。郭汜的妻子担心李傕会和郭汜的婢妾有染,从而夺走郭汜对自己的宠爱,便想着要离间他们。有一次,李傕派人给郭汜送食物,郭汜的妻子趁机把豆豉当成毒药,在郭汜准备吃的时候,她赶紧阻拦说:“这食物是外面送来的,说不定有问题!”还把所谓的“毒药”拿给郭汜看,挑拨道:“一只栖息的鸟窝容不下两只雄鸟,我就知道你太轻信李傕了。”

后来,李傕又请郭汜喝酒,郭汜喝得大醉。他想起妻子的话,心里怀疑李傕在酒里下了毒,吓得赶紧喝了些粪汁来解毒。从那以后,两人之间的嫌隙越来越深,各自整顿兵马,在长安城中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李傕为了掌控局势,竟然将汉献帝劫持到自己的军营里。他命人烧毁宫殿城门,抢夺官署,把皇帝的乘舆、服饰、御用物品等全部搬到自己家中。汉献帝被困在军营里,生活十分困苦。当时正值盛夏,天气炎热,可李傕却不给皇帝和随行的侍臣们提供足够的食物和水。汉献帝向李傕索要五斛米、五具牛骨,想分给身边的人,李傕却不屑地说:“早晚都有饭吃,要米干什么?”然后只给了一些腐臭的牛骨,这些骨头臭气熏天,根本无法食用。汉献帝大怒,想要斥责李傕,侍中杨琦赶忙劝阻说:“李傕是边地之人,习惯了蛮夷的风气。他现在也知道自己犯下了大逆不道的罪行,心里一直很不安。他还想把陛下您带到黄白城去,以发泄心中的怨恨。陛下您还是先忍耐一下,不要轻易暴露他的罪行。”汉献帝无奈,只好听从了杨琦的建议。

李傕把司徒赵温也关在了军营的坞中,因为赵温不与他同流合污。赵温得知李傕想把皇帝转移到黄白城,便写信劝他:“你之前打着为董卓报仇的旗号,实际上却屠城陷池,杀害大臣,天下人都对你的所作所为看得清清楚楚。现在你和郭汜为了一点小事就结下深仇大恨,百姓们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朝廷多次下诏,希望你们和解,可你们却置若罔闻。你现在还想把皇帝带到黄白城,我实在是想不明白。《易经》里说,一次犯错是过错,两次犯错就是过分,三次还不知悔改,就会招来灭顶之灾。你不如早点和郭汜和解,带兵回营屯守,这样对上能安定皇上,对下能保全百姓,这难道不是一件大好事吗?”李傕看完信后,气得暴跳如雷,想要派人去杀害赵温。幸好赵温以前的属吏、李傕的堂弟李应极力劝阻,过了好几天,李傕才打消了这个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