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袁术的败亡与刘表的荆州(2 / 2)

(《魏书》记载,袁术在归帝号给袁绍的信中说:“汉朝失去天下已经很久了,天子名存实亡,政权掌握在权臣手中,各路豪杰相互争斗,分裂疆土,这与周朝末年七国纷争的局势没什么两样,最终强大的势力会吞并弱小的势力。袁家承受天命,应当称王,各种祥瑞之兆十分明显。如今你拥有四州之地,百姓百万,论实力无人可比,论德行也无人能及。曹操想要扶持衰微的汉室,怎么可能挽救即将灭亡的汉朝呢?”袁绍看了信,心中暗自认同。《吴书》记载,袁术被雷薄等人拒绝后,在那里停留了三天,军队断了粮草,只能返回江亭,这里距离寿春还有八十里。他询问厨师,得知只剩下三十斛麦屑。当时正值盛夏,他想要喝蜜浆,却找不到蜂蜜。袁术坐在棂床上,叹息了许久,突然大声怒吼道:“我袁术怎么会落到这个地步!”说完便趴在床下,呕血数升而死。)

袁术死后,他的妻子儿女只能依靠袁术的旧部庐江太守刘勋生活。后来孙策攻破刘勋,袁术的家人又被孙策收留。袁术的女儿进入孙权的后宫,他的儿子袁耀被拜为郎中,袁耀的女儿还许配给了孙权的儿子孙奋。袁术一生野心勃勃,妄图称帝,却因倒行逆施,最终落得个悲惨的下场,成为了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笑柄,而他的故事也成为了人们在乱世中追逐权力的一个警示。

东汉末年的动荡岁月里,刘表,字景升,山阳高平人,年少时便声名远扬,与同郡的张隐、薛郁、王访、宣靖、公绪恭、刘祗、田林等人并称“八交”,又与汝南陈翔、范滂、鲁国孔昱、勃海苑康、山阳檀敷、张俭、南阳岑晊为“八友”,被世人称作“八俊” 。

刘表身高八尺有余,容貌英俊不凡,气质出众。他凭借家族的声望,以大将军掾的身份担任北军中候。灵帝驾崩后,天下大乱,刘表临危受命,接替王叡成为荆州刺史。当时,山东地区战火纷飞,各路诸侯纷纷起兵。刘表到任后,也在襄阳集结兵力,准备应对复杂的局势。

荆州境内,江南宗贼势力极为猖獗,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百姓苦不堪言。同时,袁术屯兵鲁阳,占据了南阳,势力强大。吴人苏代担任长沙太守,贝羽为华容长,也各自拥兵自重,割据一方。刘表初到荆州时,形势极为严峻。他单人匹马来到宜城,邀请中庐人蒯良、蒯越以及襄阳人蔡瑁共同商议对策。

刘表忧心忡忡地说:“如今宗贼势力强盛,百姓却不愿归附,袁术又趁机图谋不轨,灾祸眼看就要降临!我想征兵御敌,却担心招不到足够的人,你们有什么好计策吗?”蒯良沉思片刻后说道:“百姓不归附,是因为仁德不足;归附了却治理不好,是因为道义不足。只要施行仁义之道,百姓就会像水往低处流一样归附我们,何必担忧他们不服从,又何必为征兵的事烦恼呢?”刘表听后,又看向蒯越,征求他的意见。蒯越回答道:“在太平时期,治理国家要先推行仁义;但如今是乱世,就得先讲究权谋。军队不在多,关键在于得人心。袁术有勇无谋,苏代、贝羽不过是一介武夫,都不足为惧。那些宗贼的首领大多贪婪残暴,百姓对他们深恶痛绝。我平日里培养了一些人,可以用利益引诱宗贼,他们必定会率众前来。您趁机诛杀那些无道的首领,安抚并任用他们的部众。如此一来,荆州百姓渴望安居乐业,听闻您的贤德,定会纷纷前来归附。等兵力集结、百姓归附,我们南可占据江陵,北可守住襄阳,荆州八郡只需发布一道檄文就能平定。袁术等人就算来了,也无计可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