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陈家人(2 / 2)

卫辞和尔雅以前住的那个县里的房子如今也成了吉祥之地了。

人人都说那是文曲星以前住过的地方,许多人都想沾沾文气。

尔雅听说后都后悔卖早了,要放现在卖价格定然能高个十倍。

等卫辞一切都忙完,卫岳把想寻祖一事跟卫木匠还有卫辞都说了。

卫木匠听完眼眶都开始酸涩,古人对死后的事看得极重。

尤其是年纪越大越看重这个,生怕自己死了做个孤魂野鬼。

卫家当初逃难祖宗祠堂墓地全没了,卫木匠比谁都想把这些东西全都重新找回来。

可是都过了几十年了,当初卫家逃难的时候他年纪又太小。

如今完全不记得他们到底是从哪里逃来的。

卫岳想要的那些东西又哪是好找的呢?

以他看倒不如重新排家谱,以卫辞的成就也足够单开族谱。

卫木匠表达完自己的意思后,卫岳愣了一下,然后将目光转向儿子。

卫辞也有些懵,单开族谱,说实话这是每个男人的梦。

一个男人只有做了类似于“青史留名”的成就,才有资格单开族谱。

以他目前的成就,应该也是够的吧。

于是事情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下来。

如果可以,以后卫岳还是会尽力找到当初爷爷奶奶当年的老家。

不过即使找到了卫岳相信以他儿子的成就,单开族谱卫氏族人也不会有什么异议。

忙完所有事卫辞的祭祖假期已经过了一大半。

在他离开章阳县之前,闫知县动作麻利的帮他解决了陈家人。

同在官场上混,闫知县也没蠢到直接把陈家人抓起来。

他只是找人先去调查了陈家人的为人,看看陈家人中有没有没有出息,不正混的人。

一个家庭人一多,谁也不敢保证所有人都正经肯干。

陈家人的家风就不正,更不愁找不正混之人。

很快闫知县就得到了反馈,陈老二的三儿子好赌。

当然了以陈家的家底,陈三并不是个滥赌之人,他也没钱滥赌。

陈三只是没事到县城的时候,偶尔会去赌坊赌一把。

这个习惯虽然不好,但以前也没影响过什么事。

可问题是大周禁赌,百姓赌博被抓到是要挨板子的。

只不过官府抓得并不严,甚至很多地方都不怎么抓。

比如青州,各大赌坊连科举名次都拿来下注,也没见官府过问。

章阳县也有很多小赌坊,冯知县在的时候也没查过。

闫知县上任后也没管过,这些赌坊每年还会向知县送银子,也算是衙门的钱袋子之一。

因为官府的放任导致很多百姓都忘了,赌博是违法的。

因为陈老大陈老二从卫辞的进士宴上薅了点羊毛,导致陈三这两天手头宽裕,所以他忍不住又往赌坊跑了一趟。

这一去他发现这两天赌运极好,几百个铜板下注几次,居然一直翻几倍在赢。

最后一夜下来硬是赢到了几百两,连陈三自己都蒙了,他真没想到今夜运道会这么好。

抱着赢来的银子陈三眼眶通红,他发财了,真正意义上的发财了。

就在陈三想象着有这么多钱他要买地,盖房子当地主的时候。

官府突然起来的检查打破了他所有的梦想。

与陈三一起赌博的人轰然而散,一溜烟全跑没了,只有陈三被抓了个正着。

桌子上的骰子银子全是物证。

大周对于赌博的处罚是看赌钱的大小而定,也就是说赌的越大,判的越重。

陈三一夜赢了几百两,他的刑期自然也要按几百两来判。

人证物证俱在,闫知县二话不说还打了陈三一百大板,然后关到了县大牢。

从此以后,只要卫辞还在朝为官一天,陈三就一天出不来。

陈老大闻到噩耗心神俱裂,连忙带着大儿子二儿子还有弟弟跑到衙门打探情况。

陈老大一开始真的只是来打探情况,可不知为什么衙门的人说话声音越来越大。

哪怕他们都在哀求,甚至塞钱,抬出了卫辞的名字都不管用。

最后甚至衙差都来推搡陈家人,陈家人明明连还手都没敢。

可就在陈老大没注意的时候,不知怎的一个衙差就突然倒地撞到了桌角上。

在现代袭警都是重罪,在古代殴打衙差更是重中之重的大罪。

哪怕知县判个谋反罪都是可以的。

就算知县不判谋反罪,那判个殴打官员,冒犯官长之罪。

也是轻则杖责,重则流放,甚至死刑的惩罚。

陈家那么多人跟衙差起的争执,大白天的,看见的人不要太多。

现在衙差受了重伤,闫知县二话不说全部拿下,关到了衙门的大牢中让他们和陈三团聚去了。

剩余的陈家人没办法只能找到卫家,求卫辞帮忙跟知县老爷说情。

且不说此事就是卫辞托闫知县做的,他根本不可能去跟闫知县说情。

只说当卫木匠得知陈老大与陈老二都被关到了衙门中后,立刻仰天大笑。

恨不能再开三天流水席庆祝,又怎会同意让卫辞去跟知县求情。

于是卫辞在陈家人求上门帮忙的时候,直接把他们拦到了门外,并大义凛然的说:

“我既是朝廷命官,那就该为民请愿,为国效力,公正无私。

若因为我的亲戚犯事我便不分青红皂白偏袒亲朋,那我还有何资格穿一身官服。

你们走吧,我绝不会向闫知县徇私的!”

卫辞说的那叫一个浩然正气,得知此事后,闫知县立刻让人把卫辞的话传遍章阳县所有的大街小巷。

就这样章阳县所有人都知道了他们县里出的状元郎是个大公无私,公平正直之人。

即使是自己的血亲犯了法纪,他也绝不用自己的权力谋私。

闫知县也是个不官官相护,秉公执法之人。

哪怕是状元郎的亲戚犯了事他也敢照抓不误。

一时间两人的言行竟传为了美谈,让闫知县喜不自胜,感叹这事办的真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