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七月壬寅日,曹叡亲自登上龙舟,率领大军向东进发。此时,孙权正在全力攻打新城,将军张颖等人率领士兵拼死抵抗,战斗打得异常激烈。就在曹叡的大军距离新城还有数百里时,孙权得知消息,心中大惊失色。他深知曹叡御驾亲征的威力,担心被魏军前后夹击,于是赶忙下令退兵。陆逊、孙韶等人见孙权退兵,也随之撤退。
此时,群臣纷纷向曹叡进言,认为大将军司马懿正与诸葛亮在西线僵持不下,局势紧张,陛下应当向西前往长安,以便更好地指挥战事。曹叡却镇定自若地说道:“孙权既已退兵,诸葛亮必定胆寒。有大将军在西线牵制,朕无忧矣。”于是,曹叡继续进军,抵达寿春。他对在此次战役中立下战功的将领们进行了详细的考察,根据他们的功劳大小给予了相应的封赏。
八月己未日,曹叡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犒劳六军将士。他还派遣使者持节前往合肥、寿春等地,慰问在前线作战的士兵,以鼓舞士气。辛巳日,曹叡完成此次出征的各项事务后,返回许昌宫。
在西线战场上,司马懿与诸葛亮的对峙仍在继续。双方连续多日对峙,诸葛亮多次派人到魏军阵前挑战,司马懿却始终坚守营垒,不予回应。就这样僵持着,直到诸葛亮突然病逝,蜀军失去主帅,顿时军心大乱,只能匆忙退兵。
冬十月乙丑日,夜空之中,月亮的运行轨迹出现异常,先后靠近镇星和轩辕星。戊寅日,月亮又与太白星相互靠近。这一系列奇异的天象,让人们心中的不安愈发强烈。十一月,京都发生地震,地震波从东南方向传来,伴随着隐隐的轰鸣声,房屋上的瓦片都被震得摇晃起来,百姓们惊恐万分,四处奔逃。
十二月,曹叡考虑到国家的稳定和百姓的福祉,下诏让有关部门重新审定死刑条款,减少死罪的种类。他希望通过此举,让法律更加宽松合理,展现出自己的仁德之心。
青龙三年春(公元235年)正月戊子日,曹叡为了表彰司马懿在抵御诸葛亮和孙权过程中的卓越功绩,将他晋升为太尉。己亥日,朝廷重新设置朔方郡,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和控制。然而,此时京都却爆发了严重的瘟疫,许多百姓染病身亡,街头巷尾弥漫着悲伤的气息。丁巳日,皇太后驾崩,这对朝廷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乙亥日,寿光县有陨石坠落,一时间民间传言四起,人心惶惶。
三月庚寅日,按照皇太后生前的遗愿,在首阳陵涧西为文德郭后营建陵墓并举行葬礼。据说,魏时有人挖开了周王的坟墓,发现里面有个殉葬的女子,神奇的是,过了几天这个女子竟然有了气息,几个月后还能说话,看上去大约二十岁左右。人们把她送到京师,郭太后见她可怜,便将她收养。十多年过去了,郭太后突然驾崩,这个女子悲痛万分,整日哀思哭泣,仅仅一年多就也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