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楼宇低语(1 / 2)

凌晨三点十七分,林小满又一次被天花板的异响惊醒。她盯着手机屏幕的冷光,耳畔还残留着清脆的弹跳声——哒、哒哒、哒,像是谁把玻璃珠抛向深井,那声音穿透混凝土楼板,在暗夜里激起细小的涟漪。

这是搬进金桂苑7栋顶层的第七天。林小满翻身坐起,抓过床头柜上的保温杯,冰凉的枸杞水滑过喉咙时,她突然记起合同里特别标注的条款:本单元为顶层复式结构,楼上无住户。

物业值班室的红漆木门在晨光里格外刺眼。\"您说602室楼上?\"保安老张从监控屏幕前转过头,布满血丝的眼睛上下打量这个穿珊瑚绒睡衣的年轻租客,\"这栋楼统共就六层,每层两户。\"

林小满攥着钥匙的手沁出汗来。记忆突然闪回十二年前的中学时代,那时她住在纺织厂家属院的顶楼,每个写作业的深夜都能听见天花板传来同样的弹珠声。母亲总说楼上王叔家的小孙子贪玩,可后来才知道,王叔的独生子早在车祸中丧生,那套房子已经空置三年。

\"会不会是热胀冷缩?\"同事陈露咬着奶茶吸管提议,\"我老家老房子半夜经常咔咔响。\"午休时分的写字楼天台刮着初春的冷风,林小满把羽绒服拉链拉到下巴,手机屏幕上显示着刚搜索到的词条:弹珠声集体幻觉现象。

论坛里有个2013年的热帖,楼主详细记录了自己在毛坯别墅听到弹珠声的经历。跟帖里有人提到日本学者中村弘的\"建筑神经症候群\"理论,认为现代建筑在应力释放时会产生特定频段的声波,这种26-32赫兹的低频振动会诱发人类颞叶异常放电。

林小满点开收藏夹里的房屋结构图。金桂苑7栋采用新型框剪结构,每层十二根暗柱与剪力墙形成网状支撑。当她放大梁柱连接处的细节时,注意到设计师在计算书里标注的混凝土收缩值——0.3mm\/m,这个数字让她想起大学时参观桥梁实验室见过的应力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