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的推移,袁谭和袁尚这对兄弟之间的矛盾愈发激烈,就像两座即将爆发的火山一般,一触即发。而与此同时,邺城的守军也在吕布军日夜不停的骚扰下,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他们的精神状态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不仅如此,守军的士气也已经跌入了谷底。
面对如此有利的局面,吕布军的将领们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纷纷向我提议,认为此时正是攻城的绝佳时机。然而,吕布并没有立刻做出决定,而是将目光投向了奉孝、元直和公台这三位智谋之士,希望能听听他们的见解。
奉孝微微摇头,手中轻摇着羽扇,缓缓说道:“虽然目前敌军士气低落,但邺城的城防异常坚固,若是强行攻城,恐怕我军会遭受巨大的伤亡。而且,袁谭和袁尚之间或许存在联合起来对抗我军的可能性,这一点我们绝对不能掉以轻心。”
元直轻抚着胡须,沉思片刻后接着说道:“奉孝所言甚是,我军此时不妨按兵不动,先观察一下局势的发展。同时,可以派遣一些细作继续在袁氏兄弟之间进行离间,激化他们的矛盾。等到他们内部发生混乱的时候,我们再趁机攻城,必定能够事半功倍。”
公台则双手抱臂,面色凝重地沉声道:“此外,我们还可以在城外多设置一些疑兵,让敌军摸不清我军的真实实力和意图。这样一来,他们就会陷入恐慌和混乱之中。同时,我们也要加紧粮草辎重的筹备工作,为可能到来的持久战做好充分的准备。”
吕布听闻他们所言之后,心中已然有了一番盘算。经过深思熟虑,他果断下令:一方面,按照公台所提议的那样,设置疑兵以迷惑敌军;另一方面,则派遣那些能言善道、巧舌如簧之人前往袁谭和袁尚的营地,对他们进行挑拨离间。与此同时,吕布还下令让将士们好生休养,养精蓄锐,静静等待那最为合适的攻城时机。
时光荏苒,数日转瞬即逝。就在这时,一名细作快马加鞭地赶来向我禀报:袁谭和袁尚果然如我所料,中了我们的离间之计,双方之间的矛盾愈发激烈,甚至在邺城内引发了一场不小规模的冲突。在这场冲突中,袁谭的部下岑璧不幸被袁尚的部将吕旷斩杀。
得知这个消息,吕布心中不禁暗自窃喜,因为这意味着他们的离间之计已然取得了显着的成效。而此时,城外的疑兵也开始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使得邺城的守军整日都处于提心吊胆的状态,丝毫不敢轻易出城迎战。
又过了几日,一件令吕布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袁谭竟然暗中派遣使者前来与我接触,表示袁谭愿意与他军联合。当天晚上,他更是迫不及待地派人过来求降,并信誓旦旦地说道:“两日之后的午夜子时,我军将会全力配合贵军,在夜晚悄然打开邺城城门,协助贵军一举拿下邺城,并且将袁尚生擒活捉。到那时,我家主上只求能得到渤海郡即可。”
吕布听了来使的话后,并没有像他所期望的那样立刻答应下来。相反,他决定先召集我的智囊团——奉孝、元直和公台等人来共同商议此事。
当众人齐聚一堂时,吕布将使者的来意和条件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们。奉孝听后,微微皱起了眉头,沉凝片刻后说道:“袁谭此举,恐怕其中有诈啊。他在这个时候突然前来求降,很有可能是想借助我们的力量除掉袁尚,然后再伺机反制我们。”
元直也紧接着点头表示赞同:“奉孝所言极是,不得不防啊。然而,如果我们就这样错过这个机会,想要再次攻破邺城恐怕就会困难许多了。”
公台沉默了一会儿,似乎在深思熟虑,然后缓缓说道:“我认为我们可以先应允袁谭的请求,但同时也要做好充分的防备。到时候,我们可以派遣一支精锐之师随他一同入城,如果真的有什么变故发生,我们也能够迅速做出应对。”
吕布仔细权衡了一下众人的意见,觉得公台的计策确实可行。于是,他决定按照这个计划行事,并让使者回去转告袁谭,我们同意与他联合。
两天后的午夜子时,万籁俱寂,整个世界都沉浸在一片宁静之中。吕布率领着大军,悄悄地来到了邺城门外。远远望去,只见那厚重的城门缓缓地打开,露出了城内的一角。而在城门内,袁谭的人早已等候多时,准备接应吕布军们进城。
吕布军迅速入城,却发现城中空无一人,安静得有些诡异。正当吕布心生疑虑之际,突然,四周传来阵阵喊杀声,犹如雷霆万钧,震耳欲聋。我心头一紧,暗叫不好,这显然是袁谭与袁尚联手设下的圈套!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吕布并未惊慌失措,而是迅速镇定下来,冷静地观察着四周的情况。只见敌军如潮水般从四面八方涌来,人数众多,气势汹汹。
吕布当机立断,立刻下令让将士们迅速结成阵势,以应对敌人的猛烈攻击。将士们训练有素,闻令而动,迅速组成了一个紧密的防御圈,严阵以待。
与此同时,奉孝等人也在一旁出谋划策,为吕布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在他们的协助下,吕布对战场形势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心中也渐渐有了应对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