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微微颔首,表示同意,然后郑重地嘱咐道:“使者此去,务必要言辞恳切,将我对蔡瑁的诚意毫无保留地传达给他。此外,还要密切关注荆州刘表的病情变化以及各方势力的动向,及时向我禀报。”公台恭敬地应诺一声,领命而去。
吕布目送着公台渐行渐远的背影,心中暗自祈祷着这次招揽行动能够顺利成功。蔡瑁和张允都是荆州水军的重要将领,如果能够得到他们的相助,自己军队的水战实力必定会得到极大的提升,南下之路也会变得更加平坦。
然而,吕布也深知这其中的困难和变数。蔡瑁和张允是否会接受他的招揽,还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但无论如何,吕布都希望一切都能如他所料,让他在这乱世之中多一份胜算,少一些波折。
让人始料未及的是,这一等竟然就过去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实际上,早在半个月前,蔡瑁就已经收到了吕布的消息。当时,蔡瑁正在自己的府邸内,与一众谋士们商议着如何应对刘备和刘琦。
就在众人热烈讨论之时,一名士兵匆匆赶来,向蔡瑁禀报:“启禀将军,门外有吕布派来的使者求见,而且还带来了丰厚的礼品。”蔡瑁听闻此言,心中不禁一动,他挥手示意士兵将使者带进来。
使者进入大厅后,见到蔡瑁,立刻恭敬地行了个礼,然后呈上了吕布的书信。蔡瑁接过书信,仔细阅读起来。信中,吕布详细地说明了他对蔡瑁的招揽之意,以及他所承诺的各种好处。
蔡瑁读完信后,心中开始暗自盘算起来。一方面,吕布开出的条件确实非常诱人,如果能够得到天子的旨意,封刘琮为荆州牧,那么自己在荆州的权势必将更上一层楼。然而,另一方面,蔡瑁也对吕布的为人有所顾虑。他深知吕布生性多疑,而且其势力错综复杂,自己归顺之后,是否会遭到他的猜忌呢?
他的脸上没有丝毫表情,仿佛这一切都与他无关一般,只是淡淡地对使者说道:“使者远道而来,一路辛苦,先在驿馆歇息几日吧。此事关系重大,我还需与众人商议一番。”说罢,他便转身离去,留下使者在原地一脸茫然。
回到府邸后,蔡瑁立刻召集了自己的心腹幕僚们,将使者的来意和条件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们。众人听闻后,顿时议论纷纷,有的主张归顺吕布,认为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有的则表示担忧,担心吕布出尔反尔,到时候得不偿失。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蔡瑁与幕僚们反复商讨,权衡利弊。他们仔细分析了当前的局势,考虑了各种可能的情况和后果。经过长时间的深思熟虑,蔡瑁终于下定了决心。
一个多月后,蔡瑁再次召见了使者。他面色凝重地对使者说:“经过我与众人的商议,我们决定归顺吕将军。不过,我希望吕将军能够立刻兑现他的承诺,否则,我们也只能另作打算了。”说完,他挥了挥手,示意使者可以回去复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