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出使交州(1 / 2)

夏去秋来,经过漫长筹备,出征交州的各项事宜已准备就绪。考虑到交州湿热,军队采用铁铠搭配藤甲,轻便又防锈。还推广由炒面、肉干和蜂蜜制成的压缩干粮,保质期长,方便携带。

为确保粮道畅通,在苍梧、番禺等关键节点设立了后勤中转站。军队还提前勘探赣江、珠江航道,规划出最佳的水陆并进路线,并标记出瘴气高发区,以便行军时避开危险地带。

如今兵甲充足,士气高涨,万事俱备,大军即刻便可出发。

东路沿海进军,自会稽郡南下,在闽越沿海登陆后直抵南海郡;西路走陆路,从豫章郡南下,翻越大庾岭进驻苍梧郡,掌控桂江至西江水道。一旦开战,便迅速拿下番禺与苍梧,切断交州东西部联系。

大军压境之际,贾诩也正式出使。

贾诩率使团离开扬州城,一路南下。

使团规模不大,却极为精干,除了贾诩外,还有二十名精锐护卫,都是王镜亲自挑选的百战老兵。为行事低调,众人不穿铠甲,身着便服,轻装前行。

南方道路比北方更为崎岖,气候也愈发湿热。贾诩坐在马车里,时不时掀开帘子观察沿途地形。算着再有三天就能抵达交州边境。

这时,前方探路的护卫快马赶回禀报:“大人,前方十里处有交州派来的迎接队伍!”

贾诩眉头一挑:“哦?看来士燮已经得到消息了。传令下去,整肃仪容,准备见客。”

不多时,使团与交州的迎接队伍相遇。交州方面派来的是一位名叫桓邻的官员,四十多岁,面容和善,举止得体。

桓邻拱手行礼:“贾大人远道而来,辛苦了。我家主公得知扬州使者将至,特命下官前来迎接,并已在龙编城备好馆驿,恭候大驾。”

贾诩还礼:“桓大人客气了。主公一直惦念交州安定,特派贾某前来拜会士使君,共商南方大计。”

两人寒暄几句,便合为一处,继续前行。贾诩注意到,桓邻带来的护卫有五十余人,个个精壮,显然不是普通的迎宾队伍。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护卫有意无意地保持着警惕,目光不时扫视使团成员。

当晚,使团在桓邻安排的一处驿站歇息。

次日清晨,使团继续南行。越深入交州腹地,道路两旁景象变化越明显。这里地广人稀,稻田随处可见,农夫着装十分简朴。沿途偶尔路过的村落,尽是低矮茅屋,和扬州的繁华截然不同。

贾诩心中感叹,交州果然贫瘠。难怪士燮要左右逢源,这样的地方,若不依附强者,确实难以自保。也正因如此,士燮绝不可能轻易放权。在交州,他是说一不二的土皇帝;一旦离开,就什么都不是了。

三日后,使团终于抵达交州治所龙编城。与贾诩想象中的边城不同,龙编城墙高大,城门处车马往来频繁,竟有几分繁华气象。

桓邻介绍道:“龙编虽地处偏远,但因是交州治所,又有海上商路通往林邑、扶南等地,商贸颇为发达。我家主公在此经营多年,民生安定,百姓感念。”

贾诩微笑不语,心中却明白这是士燮在向他展示交州的实力——看,我士燮治理有方,交州并非你们想象中的蛮荒之地。

入城后,使团被安置在一处精致的馆驿中。桓邻告知,士燮将于次日正式接见扬州使者。贾诩欣然应允,同时命护卫暗中查探龙编城的城防布置。

次日清晨,贾诩精心打扮,穿上了代表扬州使节身份的正式官服。使团在交州官员的引领下,来到了士燮的府邸。

士燮的府邸并不奢华,却处处透着儒雅气息。庭院中假山流水,回廊上挂着名家字画,完全不像是边陲武夫的居所。贾诩心中暗叹:这士燮果然不简单,懂得用文雅包装自己的权势。

在正厅门前,贾诩终于见到了这位统治交州多年的传奇人物。

士燮年约六旬,须发花白,面容清癯,一双眼睛炯炯有神。他身着儒生服饰,举止从容,若非事先知情,很难想象这是一位掌控数十万人生死的封疆大吏。

士燮拱手行礼,声音温和有礼:“贾先生远道而来,士某有失远迎,还望海涵。”

贾诩深深一揖:“士使君客气了。贾某奉扬州牧王使君之命,特来拜会,代主公问候交州父老。”

两人寒暄入厅,分宾主落座。厅内除了士燮和几位交州官员外,还有一位面容阴鸷的中年男子坐在士燮身旁,目光不善地盯着贾诩。

士燮注意到贾诩的目光,介绍道:“这是舍弟士壹,现任交州中郎将,掌管交州兵马。”

贾诩拱手:“久闻士将军威名,今日得见,果然名不虚传。”士壹冷哼一声:“贾先生从扬州来,不知可曾见过我交州边境的扬州大军?孙策带兵南下,莫非是要对我交州用兵?”

厅内气氛顿时紧张起来。

贾诩不慌不忙,轻笑道:“士将军多虑了。孙将军南下不过是例行操练,绝非针对交州。主公一向主张和平解决争端,怎会无故兴兵?”

士壹咄咄逼人,“是吗?那为何大军前脚压境,使者后脚就到?这未免太过巧合!”

士燮出言制止:“壹弟!不得无礼。贾先生是客,我们应当以礼相待。”

他转向贾诩,“舍弟性情直率,还望先生见谅。”

贾诩微笑:“无妨。士将军心系交州安危,正是忠勇之举。”他从袖中取出王镜的亲笔信,“这是王使君给士使君的信函,请过目。”

士燮接过信,仔细阅读。贾诩注意到,士燮的眉头在读到某些段落时微微皱起,但很快又舒展开来。读完信,士燮将信轻轻放在案几上。

“王使君盛情,士某心领了。不过交州地处偏远,民风迥异中原,恐怕难以适应扬州治下的制度。不如维持现状,交州仍向朝廷称臣纳贡,如何?”

贾诩早料到士燮会如此回应,不慌不忙道:“士使君治理交州多年,政绩斐然,主公十分钦佩。正因如此,主公才希望士使君能到扬州一叙,共商南方大计。以士使君之才,若能与主公联手,必能造福更多百姓。”

士壹忍不住插话:“说得好听,不过是想要吞并我交州罢了!”

“壹弟!”士燮再次制止,转向贾诩,“先生见谅。此事关系重大,容士某与州中僚属商议后再作答复。这几日先生可在龙编城多走走看看,感受一下交州的风土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