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鸟在她头顶盘旋两圈,发出一串清脆的鸣叫,然后突然冲向高空,消失在云层中。
阿桃呆立原地,半晌才回过神来,连忙跑回村里喊人。
“爹、娘!村长!快来看啊!东边的田里凭空长出麦子了!”她的喊声惊动了早起劳作的村民。不一会儿,田边就聚集了十几个人,大家对着突然出现的麦田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怪事,我昨天傍晚路过时还是空地呢!”
“这麦子是从哪里来的?”
“你们看这麦苗,叶片比平常的宽大许多!”
“奇事,莫不是天降祥瑞?!”
农人们议论纷纷,最终决定上报官府。消息层层上报,最终竟惊动了翊京城的司空大人。
不多时,一队车马缓缓驶来。为首的正是当朝司空王镜。
有人喊道:“主君来了!”
村民们自动让开一条路,眼中带着敬畏。
王镜身着素色长袍,缓步走到田边。
她俯下身,仔细查看着田里的麦苗,时而用手指轻轻拨开叶片观察,时而捻起一撮泥土在指尖摩挲。
观察良久,王镜直起身来,面向众人。
“诸位不必惊慌,这是天降祥瑞啊!”
“祥瑞?”老村长拄着拐杖上前一步,布满皱纹的脸上写满疑惑。他身后的村民们也都面面相觑,交头接耳地小声议论着。
王镜微微颔首,解释道:“昨夜我观天象,见东方有青气升腾,原是青鸟衔仙种而来。这必是上天见我等勤勉耕作,特赐高产麦种,助我等渡过寒冬。”
站在人群中的阿桃突然惊呼出声,她激动地向前挤了几步:“青鸟?我刚才确实看到一只青色的小鸟!它引我来这里的!”
这番话在村民中引起一阵骚动。几个年长的老人已经颤颤巍巍地跪倒在地,朝着麦田方向虔诚叩拜。更多人则用充满期待的目光望向王镜。
王镜趁机说道:“此麦名为冬仙麦,耐寒耐旱,产量极高。若现在播种,来年开春即可收获,正好接上春荒。”
老村长仍有些迟疑,他捋着花白的胡须问道:“主君,这麦子真能在冬天生长?我们祖祖辈辈都是春种秋收啊,从未听说过冬天能种庄稼的。”
王镜露出温和的笑容,指着眼前的麦田说:“这片麦田,不正是在寒冬中生长吗?”
村民们顺着她的手指望去,只见田里的麦穗沉甸甸地低垂着,金黄的麦浪在寒风中轻轻摇曳。
饱满的麦粒压弯了麦秆,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这丰收的景象让不少人开始相信这确实是上天的恩赐。
……
随后,王镜指挥众人开始选种工作。
她让农人们挑选出颗粒饱满、色泽金黄、无病虫害的麦穗、麦粒当做种子,然后分发到各郡县。她还调派熟稔农事、已掌握“冬仙麦”种植法的农官,奔赴各地指导,手把手传授种植技术。
与此同时,王镜主持编纂《麦作要术》,书中详细记载冬小麦从种植到加工的各个环节,播种的深度、间距,施肥的时机、种类,以及冬季防寒的特殊技巧,比如在麦苗上覆盖稻草保暖,在雪后要及时清理积雪等。
此书刊印发行后,迅速在乡间流传,越来越多农民开始尝试种植冬小麦。
田野间新添成片青翠麦苗,成为秋冬之际独特的风景。
王镜还命人收割部分麦子,在石磨上碾压脱粒后磨成细粉。经过筛麸取精,加水揉成面团,静置片刻便可制成各类面食——汤饼、饵饼、蒸饼、烙饼,不仅滋味鲜美,更便于储存携带。
她先在军中推行此物,待将士们将面食传回家乡后,又在翊京举办盛大面食宴,邀世家大族共赏。
宴席间,御厨在王镜指导下制作了十余种面点:细如发丝的龙须面、薄如蝉翼的春饼、香甜软糯的枣糕……令宾客们大开眼界,赞不绝口。
自此面食渐成贵族风尚,而后自上而下流传民间,终使中原百姓改变了千年食粟之习,形成南稻北麦的饮食格局。此皆后话,却已埋下伏笔。
【叮——成功获得信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