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元年春,新春休沐既毕,枢机重运,文武百官齐聚朝会。荀彧奏请广纳人才,征调地方政绩优异的官员入朝任职。
荀攸任尚书仆射,为尚书台副职;钟繇出任廷尉,凭借其擅长刑律之能主管司法;陈群担任选曹尚书,负责官吏铨选……
此次人事更易,或征调州郡能吏入仕中枢,或徙转各地官员以调补要职;更征辟闾巷隐逸、乡邦名士,委以州郡牧守、丞尉之任,使才适其用,官得其人。
又议春耕诸事,敕令郡国守相劝督农桑,广植稻麦及土豆、红薯等高产作物,严核种粮农具之调配,整饬水利工程。
为发展畜牧,在翊京郊外建设鸡舍和猪场,施先进之法,广传阉猪、积肥、分群饲养等便易之术,选育良种,改良饲粮,以提升禽畜出栏、产蛋之数。
还会编印简易手册,树立乡野示范,减免养殖户赋税,鼓励百姓养殖,务使鸡豚富足。
此外,议及军粮调拨、边塞修缮诸事,以固国防;又商讨祭祀仪轨,安排天子刘协亲祀宗庙,彰显“以孝治天下”之道。
…
几日后,宗庙祭祀仪式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拉开帷幕。
寅时三刻,晨雾未散。太常卿已领着十二位礼官在庙前肃立,他们手持玉圭,面色凝重如庙前石兽。远处传来车轮碾过御道的声响,由远及近,渐渐清晰。
天子玉辂缓缓驶来,刘协端坐其中,头戴十二旒冕冠,身着黑色礼服,双手交叠于膝上。
“天子至——”太常卿高声宣喝。
百官跪伏。
随后,另一队仪仗自西侧而来。
那是王镜的车驾,朱轮华毂,前导的虎贲卫士执金钺、黄钺。车帘掀起,王镜一袭玄色深衣款步而下。
乐声骤起,庄严旋律回荡在庙宇间。
太常卿引导天子与王镜一同步入庙门。
入内后,只见檀木供桌上陈列着青铜礼器,最中央是汉高祖的神主牌位,两侧依次排列着历代先帝。
“跪——”礼官唱道。
刘协跪于蒲团之上,王镜则立于其侧。
初献环节,由天子亲自向祖先牌位敬酒。
刘备垂首,呈上青铜酒爵。他作为汉室的远支疏亲,承蒙王镜开恩,负责传递祭品,虽然这是祭祀中的微末事项,但能亲手触碰祭器,已是无上荣光。
刘协神情肃穆,双手稳稳地端起酒爵向祖先牌位前倾倒。随后,他拿起祝文诵读。
“维建安元年,岁次丙子,二月乙亥朔,孝曾孙皇帝协,敢昭告于皇祖高皇帝……”
念到一半,王镜接过祝文,继续诵读起来。
“……今率百官虔修祀典,伏惟圣灵,降鉴丹诚……”此举代行天子之职。
而站在记录席的主簿杨修在竹简上记下,“……丞相镜,礼同天子。”
亚献和终献环节,王镜亲自执爵,仪态从容地将酒液倾洒在祭坛前。
供食之际,侍从们抬着盛满煮熟牛羊猪的食器,以及装满五谷的器皿,整齐有序地摆上供桌。那牛羊猪色泽诱人,五谷颗粒饱满,这便是“荐腥”之礼。
“跪拜祈福——”
刘协伏地而拜,额头触地。王镜却只是微微躬身,目光始终平视着高祖的神主牌位。
祈福完毕,燎祭开始,祝文与玉帛被投入鼎中。随着火苗的窜起,它们瞬间被点燃,熊熊烈火将祭品吞噬,袅袅青烟升腾而起,送达祖先,这便是“燎祭”。
“送神——”
奏乐送别祖先神灵,天子率群臣再拜。
仪式临近尾声,分胙环节开始。太官令将祭肉分切装盘,按品阶分赐群臣,寓意共享祖先福泽。
祭肉中,肩胛部位最为尊贵,被单独盛放在鎏金托盘内,由太常卿亲自捧至王镜面前。
…
黄昏,宗庙偏殿内。
刘协缓缓走到殿中央,仰起头,目光久久凝视着宫殿墙壁。王镜目光淡淡扫过殿内侍立的宫人,那些人立刻无声退下,只留下他们二人。
刘协缓步上前,指尖轻轻抚过廊柱上斑驳的云纹,他轻声开口道:“王卿可知,这宗庙梁柱上的彩绘,还是光武皇帝时所绘?我今日望着那些神主牌位,忽然想起高祖斩白蛇的传说……原来巍巍汉祚,竟也到了垂暮之年。”
片刻的沉默后,刘协继续说道:“听闻左将军刘备,是汉室宗亲?”
“陛下有何吩咐?”
“我想见一见他。”
“刘备虽是汉室宗亲,但毕竟血脉疏远,陛下为何突然想见他?”
刘协的神色有些激动,声音也微微发颤:“只是说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