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麦子因为“改良农具”再次成为军属大院的焦点,有人佩服羡慕,自然也就有人更加眼红嫉妒。军嫂们这个看似团结和睦的小集体里,其实也暗藏着各种各样的小心思和小团体。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军属大院也不例外。
大院里的军嫂,因为丈夫的级别、性格、地域来源、以及各自的处事方式,天然地就分成了几个或明或暗的小圈子。
比如,像李嫂子这样性格爽朗、为人实在、丈夫级别不高不低的,往往和几个差不多的嫂子走得近,平时互帮互助,关系比较融洽。
再比如,一些丈夫级别较高、或者娘家条件稍好、自视甚高的军嫂,则会形成另一个小圈子,说话做事都带着点优越感,不太看得上普通军嫂。
还有就是像王嫂子那样,自己没什么本事,丈夫也一般,但特别喜欢搬弄是非、拉帮结派,身边总跟着几个同样爱嚼舌根、占小便宜的“跟班”,形成一个专门说人闲话、挑拨离间的负能量小团体。
苏麦子刚来的时候,因为名声不好,加上性格泼辣,几乎被所有圈子排斥在外。后来,她凭借着自己的能力和手腕,逐渐改善了生活,也赢得了一些像李嫂子这样正直军嫂的尊重和友谊,但始终没有真正融入哪个特定的圈子。
她既不像那些高级军官太太那样端着架子,也不屑于和王嫂子那伙人同流合污。她更像是游离在这些圈子之外的一个独立存在。
而她的这份“独立”和“与众不同”,尤其是她总能“搞出新花样”、把日子过得比别人好的能力,无疑让某些人更加看不顺眼。
王嫂子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自从上次想看苏麦子“怪锄头”的笑话结果反被打脸后,王嫂子心里对苏麦子的嫉妒和怨恨又加深了一层。她看到越来越多的嫂子去向苏麦子请教种地的方法,甚至拿着家里的东西去换苏麦子做的小咸菜,心里就更不是滋味了。
凭什么她一个乡下来的、名声不好的女人,能过得这么滋润?还能得到别人的认可?不行,必须得给她点颜色看看!
于是,王嫂子开始暗中搞起了小动作。
她联合自己那个小团体的几个人,开始有意无意地孤立和排挤苏麦子。
比如,大家一起去水井打水,看到苏麦子来了,她们就故意占据着位置,磨磨蹭蹭地说笑打闹,让苏麦子干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