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震动,母亲发来新照:茶杯的鱼胶缝隙在暖气房里收缩,竟显露出用金粉勾勒的五行星图,「木」字居中,连接着四角的「火」「金」「土」「水」——与四坊残件的符号、地宫祭坛的三色圆环,共同拼出完整的五行阵。许砚秋忽然想起江慕白的工具袋、林砚冰的银镯、陆雪笙的围裙、唐砚溪的鱼胶粉,原来四代匠人留下的,是指向某处古木遗址的五行密码。
深夜,陆辰安在客房将四件残件的纹路导入AI,当瓷的冰裂(土火)、玉的活绺(水石)、金的锻痕(金气)、木的年轮(木脉)在三维模型中重合时,竟拼出完整的「景德镇地下河走向图」,中心红点正是父亲笔记里提到的「元代三才窑脉」延伸处。隔壁传来唐砚溪与陆雪笙的低语,他们正讨论如何将木雕的「攒边打槽」与金银的「炸珠」、玉雕的「镂空」、陶瓷的「釉里红」结合,制造出「温湿度触发毒雾」的四重机关——这与四件命案的作案手法严丝合缝。
许砚秋翻开父亲遗留的《木雕应力笔记》,书页间飘落的鱼胶粉在月光下熔成细线,忽然在脑海里拼出1998年的真相:父亲当年不仅发现三脉失衡,更察觉五行将被守脉人利用,而母亲茶杯上的「木」字,正是他留下的最后警示。他提起笔,墨在宣纸上洇开一个清透的「木」字,笔画间的飞白处,仿佛能看见唐砚溪凿刀游走的轨迹:「当三角凿触碰到木材年轮的刹那,千年木魂在刨花里轻轻叹息。那些在刨花堆里跳舞的指尖,是匠人写给山河的诗——就像我们写故事,每个字都该有原木般的质地,经得起时光的刨削,耐得住岁月的榫合,在读者心里,成为永不朽坏的精神佳木。」
墨痕未干,案头的榫卯机关盒突然弹出暗格,露出半张父亲的手绘:五行方位图中心写着「文心」,四周环绕着瓷、玉、金、木四匠的工具,正是地宫祭坛的升级版。许砚秋知道,这一章写下的不仅是悬疑诡计,更是对文字「木性」的追寻——就像原木需要斧凿与榫卯的雕琢,好的故事也需要现实与想象的咬合,让每个字都成为故事的榫头,在千章长卷中,永远拼接着重合而不雷同的文心长歌。
远处,古戏台的灯笼映着细雪,与斧斤堂的刨花堆交相辉映。许砚秋合上笔记本,案头的鱼胶粉投出细小的十字星芒——那是下一章的伏笔,也是千章长卷中,即将揭晓的「五行归一」之谜。接下来,他们将踏入漆器工坊,在堆朱描金间探寻「表里如一」的叙事美学,而母亲的五行茶杯、陆辰安的AI模型、唐砚溪的试刀木残件,都将在时光的刨刃下,一步步雕琢出新的文心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