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太空拦截发生在撞击倒计时第41天的晚上9点30分,并且导致通讯信号在几秒后出现波动,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短波通信。
短波通信是依赖自然电离层的无线电波远距离传输方式,但在太空拦截后首先就是电离层受到射线暴的扰动,导致广播、电台中断。
这本来是成本最低的信息传播方式,也是天灾降临后部分基础设施较差的国家的主要通信方式。
受限于运载能力和布置时间的限制,按照小美的推算,第一次拦截最多也就是发生在距离蓝星5000万至1亿公里的位置,距离最终的陨石撞击时间也就是在40天左右,官方基本也是在这个时间点上发布了公告。
陨石被持续的爆炸动能冲击,可能掉落大大小小的碎片,产生大量的尘埃,这不仅对太空中的拦截布置有影响,也会有少部分碎片直奔着蓝星而来,并且可能在爆炸动能加速的情况下,提前降临。
当然,在轨已经布置了核弹进行拦截,如果有较大的碎片提前到达,也会进行拦截。
但较小的碎片和粉尘拦截的成本和代价太大,也没有太大的必要,它们进入大气层时,就会形成一场规模、持续时间和破坏性远超以往的全球性的流星雨。
如果方向和角度都对的话,流星雨将在几小时-几天后抵达,而随着拦截位置越来越接近蓝星,第一次全球性的流星雨将最终在16-18天后抵达地球,也就是在陨石主体到达前的23-25天左右提前到达。
拦截启动,既是第二波灾难降临的标志,也是人类自救计划的开始。
方大宝没有盯着天空研究拦截的成果,而是贪婪看着窗外黑漆漆的小区夜景。
有小美帮他盯着,出现异常也会及时提醒他的。万一真有碎片躲过了重重拦截,进入了大气层,也还有30至60秒的最佳拦截窗口期,对于随时待命的小美来说已经足够用了。
但是在之后的时间里,每一秒过去,危险就大一分,却是需要提前准备了。
“小美,发布疏散通知。”
“收到”
基地所有居民的智能设备都收到了小美通过基地内部通讯网络发布的撤离通知,所有居民都需要在四个小时内疏散进对应地下分区。
虽然短时间内受到陨石碎片袭击的几率不大,但何必让这么多老弱妇孺继续留在地面,去试试自己的运气,最后还要搞的手忙脚乱的。
磨蹭到最后,万一分区的主入口大门转动装置被缆绳缠住,大门关不上怎么办?
除了少量的保卫队员和机械团队在地上还有一定工作,其他各职能部门,都正式开始进入地下基地。
由于在地下基地基本成型后,就已经提前告知过并公布了搬迁细节,有部分危机意识比较强的居民已经把家里的家伙事儿收拾好了,而最近才加入的居民,本来也没多少需要收拾的东西。
所以这次的转移并没有什么慌乱,大家井井有条的通过宽度达到15米的8个分区主入口,沿着以前上工的通道,进入可能需要居住很长一段时间的新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