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灾降临之前,尤其是国内工农业快速发展的阶段,因为来自陆地的水源污染,氮磷等富营养物质的升高,如果温度正好又合适,近海区域容易爆发赤潮。
因为赤潮中海藻种类的不同,海水可能呈现中红褐色、黄绿色等各种颜色。高密度的海藻,使海水呈现油膜状。
而且因为部分海藻分泌物的影响,浪涌下还会形成持久的泡沫带,厚的甚至可以达到一米五以上。
对付赤潮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办法,机械打捞,围隔拦截,黏土絮沉等等都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还是以预防污染和生态调控作为长期手段。
但是,面对变异的赤潮,治本的法子显然没那么简单。
不然在人类大幅度减少,工厂停工,居民内撤的情况,就不可能会发生赤潮。
除非能研究出针对性的生物手段,否则赤潮的蔓延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军方尝试性的使用了改造的凝固汽油弹针对赤潮的蔓延扩大,但收效甚微。
虽然在凝固汽油弹的高温下,变异赤藻分泌的油性物质很快被点燃,但是,但开放水域水体流动快,火焰难以持续。
一发汽油弹只能覆盖大概50米的范围,再往外就会慢慢散开。而且藻类沉降至水下两米就能脱离燃烧区域,一阵大火烧过,70%的赤藻还可以存活。
这已经是人们能使用的最合适的武器,虽然还有威力一般般,被外边严重高估了威力的所谓氢基爆炸装置,也即所谓无核轻弹。
但那个毕竟是实验装置,成本高,产量也还少,如果用于区域的清除工作还不错,不适合在海面上玩消消乐。
在赤潮爆发后的第二天,覆盖面积就扩散至数百公里,这还是受限于海水中的营养物质和海域面积的限制。
且随着海浪的推动,赤潮开始一波波的冲向沙滩,海边已经铺起了厚厚的一层海藻。眼看无法阻止赤潮的蔓延,沿岸的观察哨所不得不大规模撤退。
因为随着海边藻类的堆积,在空气中检测出了稀薄的神经毒气。
由于Z核酸的影响,赤潮中藻类的基因拼接位移情况很普通,虽然外形相似,但是产生的毒素种类也很多,作用也很驳杂。
仅检测出来的,就有影响神经细胞膜的,有过度激活受体引发神经兴奋的,还有麻痹性毒素导致肌肉瘫痪,呼吸衰竭的等等。
但也好在前线士兵防护措施都很到位,也足够警惕,除了少数几个仗着体质不错,非要呼吸新鲜空气的二货,绝大部分人都没受到什么伤害。
但这种情况,显然也没有必要再在海边守着。有赤潮在,别说人类,就算海里真有什么变异生物,一下子也冲不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