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奇袭桐州,必是早有准备,已经料到了天熊军受韩氏把控,必定会反叛。
但是他离开京城,也等于露出了一个破绽。
羽林军的军力,绝对不可能像韩史永夸大的那样,他只是被陛下杀破了胆。
这也意味着,他们若迅速反攻桐州,就能以众凌寡,让陛下神鬼莫测的用兵手段无从发挥。
更让人心动的是,万一陛下被他们堵在了桐州城内,而他们四面合围,陛下将插翅难逃!
凭桐州那等低矮的城墙,根本不足以挡住他们麾下的大军啊。
“你且跟着本相,我们立即面见太子!”
打定主意之后,韩史亮决定听他的建议,力劝太子火速进兵。
当然了,在太子面前,少不得还得替这个废物美言几句。
韩史永到底也是韩家之人,此次大败,韩家都脱不了干系,必须得找些说辞才行,替韩史永减罪,就等于是替韩家减罪啊。
……
太子与众世家大臣,本就在谋划着,招纳更多的州郡世家之后,如何反攻京城。
听闻父皇竟然轻离京城,冒奇险去了桐州,经受张子扬多年教育的太子,也立即意识到这是绝佳的机会。
比起韩史亮这等文臣,他想得更深一层。
他直接下令轻骑出发,水师集结,必须要切断桐州与京城之间的水陆交通,不能让陛下溜回去。
他要的不只是反攻桐州,更是要“解决掉”自己的父皇。
便是十个桐州城,也比不过父皇的性命!
之后,他则下令武卫军、神卫军以及刚刚调来宿州的天岭军主力同时向桐州进发,务求以泰山压顶之势,摧毁父皇的一切狙击和陷阱!
中原之地,少有险关山隘,唯一可称险地的,便只有镇凤桥。
太子对于朝廷大力修建的此桥还是有些了解的,凭父皇现在手上的人力,绝难在短时间内毁掉此桥,他们必须抢时间,先陈兵于西岸。
韩史亮等文臣不由得眼前一亮。
太子不愧是太子啊。
这等用兵之术,可称面面俱到,料无遗策。
仅在此一项上,他们确实比不过太子殿下。
而且,似乎是印证太子的猜想,很快便有探子来报,在镇凤桥东岸,隐约已经看到有羽林军的活动。
“不能再耽误了,必须立即发兵!”
“本太子还需要坐镇宿州,继续招降更多的州郡和禁军,此次出征之重任,就交托给左相与镇军将军了。”
“韩史永,你虽有大败之罪,但是看在左相份上,便给你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随军参谋军机,务求打败羽林军,重夺桐州!”
太子说得冠冕堂皇,但是众人心中雪亮。
若有造反,太子肯定是想亲自指挥大军,一方面只有自己出马才能心安,另一方面,则是初登帝位的太子,更需要军功支撑。
但是,他们这一战很可能会与陛下决战,甚至于把陛下逼入绝境。
在这样的情况下,太子这位“大孝子”,最好还是不要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