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三十七年春,台湾府的海风裹挟着咸腥味扑向基隆港。石静娴站在船坞高台上,望着眼前这艘尚未完工的铁甲舰,龙骨如巨兽脊梁般横亘在晨雾中。她摩挲着袖中胤礽昨夜用朱砂写的密信——\"台湾道台私吞铸炮银两,速查\"——指尖沾了星点殷红,像极了三日前试航失败时溅在甲板上的血。
一、龙骨泣血
铁甲舰的阴影下,工部郎中李德全正捧着《船政则例》滔滔不绝:\"殿下明鉴,此舰长二十八丈,设红夷大炮十二门,乃仿荷兰夹板船……\"
\"李大人。\"石静娴突然蹲身抚过龙骨接缝处,\"万历年间《天工开物》载,铁力木需以桐油浸泡三月方能防蛀,可这木料——\"她指尖轻叩,空洞声惊飞一群海鸟,\"怕是连半月都没浸够。\"
李德全额角渗出冷汗。三日前试航时,这截龙骨突然断裂,砸死了三名匠人。他至今记得\"太子\"俯身验尸的模样:丹凤眼里没有悲悯,只有法医解剖尸体时的专注,甚至用银簪挑开死者耳道查验淤血。
\"殿下恕罪!定是下面人偷工减料……\"
石静娴起身掸了掸杏黄蟒袍,目光扫向远处海面。那里泊着郑成功旧部留下的福船,腐朽的船帆在风中如招魂幡飘荡。她想起现代解剖的那具清代女尸,锁骨翡翠压襟刻着\"延平\"二字——与眼前铁甲舰龙首雕刻的纹样竟有七分相似1。二、麒麟锁
千里之外的紫禁城里,胤礽正对着铜镜调整牡丹髻。东珠步摇垂在鬓边,让他想起幼年射猎时鹿角的弧度。
\"娘娘,惠妃送来的台湾蜜饯。\"侍女捧上缠枝莲纹漆盒。
他捏起一枚腌渍杨桃,果肉透光处显出细小刻痕——是满文\"火器\"!这是石静娴离京前与他约定的密信之法:将情报刻于果脯,浸泡后字迹随糖分析出。
\"本宫乏了,都退下罢。\"
待宫人散尽,他迅速剖开杨桃,果然藏着半张沾满糖霜的图纸。上面画着铁甲舰炮台结构,某处用朱砂圈出异样:本该安装转轴的位置,竟被替换成生铁铸造的麒麟锁。
\"……麒麟锁乃前明水师旧制,清初已废。\"他蘸着胭脂在帕上疾书,\"此物遇热易胀,恐致炮台炸裂——石静娴,你若敢死在海上,孤便让东宫所有嫔妃给你殉葬!\"三、夜航
基隆港的夜雨来得猝不及防。石静娴裹着油毡潜入船坞,火把映亮铁甲舰狰狞的轮廓。她按胤礽密信所示摸向炮台底部,果然触到冰凉的麒麟锁。
\"殿下好兴致。\"阴影里转出台湾道台周培公,\"可是来祭奠那三个短命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