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前的闷雷在云层里翻滚,将整片文创园笼罩在低气压中。王玄道踩着人字梯轻触藻井边缘,指尖传来木料特有的潮湿触感。百年老屋的榫卯接缝处渗出细密水珠,在摊开的《备急千金要方》手抄本上晕开淡黄痕迹。这册明代医典是他从琉璃厂淘来的孤本,此刻却成了接雨的器皿。
\"东北角的'龙脊'渗水了。\"他抹了把椽木上的青苔,雨前特有的土腥味钻进鼻腔。抬头望去,歇山顶的垂脊兽在乌云下显得格外狰狞,螭吻张开的巨口仿佛正在吞噬暗沉的天光。
苏静好抱着防水涂料桶从库房钻出来,马尾辫沾着蛛网:\"物业说这条街的屋顶维修队排到芒种后了。\"她展开泛潮的工程图纸,明代建筑特有的\"勾连搭\"结构图上画满红圈,\"陈叔说老瓦匠会'听雨辨漏'的绝活,可这手艺...\"
话音未落,豆大的雨点突然砸在窗棂上,发出炒豆般的脆响。许浩然突然从阁楼探出头,双手在雨幕中快速比划出波浪形状。听障青年改造的雨水监测器正在报警,LEd屏显示东北区域渗水速度加快三倍,红色警示灯在昏暗的阁楼里格外刺眼。
\"先用古法顶上!\"王玄道冲向储物间,父亲留下的樟木箱里,桐油石灰膏还封着宣纸标签。泛黄的纸面上\"癸亥年封\"四个小楷已晕染开墨迹,揭开蜂蜡封层时,混着艾草味的陈年桐油气息扑面而来。
林素心已架起直播手机,防水布在狂风中猎猎作响:\"粉丝说用糯米浆混贝壳粉补漏,弹幕正在刷配方比例!\"她将手机对准屋檐滴水,放大镜头里能看到水珠沿着瓦当螭吻纹的沟壑蜿蜒,\"有位Id叫'古建修复师'的网友说,这种悬山式屋顶的漏水点通常在...\"
暴雨倾盆而至,四人组在屋顶铺开防水布。苏静好的白大褂下摆很快被雨水浸透,她突然指向前街:\"你们看!\"七十岁的宋阿婆正冒雨推着板车挪来,车斗里堆着陈年青瓦,每片都用稻草绳分隔捆扎。老人佝偻的脊背在雨幕中弯成问号,板车轱辘碾过青石板路的声音被雷声吞没。
\"小王啊,\"老人抹着满脸雨水,从怀里掏出个油纸包,\"这是我家老宅拆下来的明瓦,搁着也是糟践。\"她颤巍巍捧出片滴水瓦,瓦当上的螭吻纹在雨水中泛着青光,\"你摸摸这纹路,刻着螭吻的能镇水,听我爷爷说光绪年间发大水时就靠它保住了祠堂。\"
雨幕中忽然冒出更多人影。穿太极服的张师傅扛着竹梯疾走,五金店老板拖着成卷油毡布,连常来喂流浪猫的初中生都抱着家里备用的堵漏灵。众人自发形成流水线:清理腐木的砂纸声、熬制糯米胶的咕嘟声、铺设防水层的敲击声,在暴雨中交织成奇异的交响乐。
\"这儿有蹊跷。\"陈青阳的声音穿透雨声。老中医蹲在屋脊兽旁,银针正插进木缝:\"蛀虫掏空的梁柱,得用'移花接木'的法子。\"他掏出蜂蜡混合艾草绒的药栓,忽然将耳朵贴到椽木上,\"听这空响,至少有三尺长的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