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七七之志(2 / 2)

朱七七认真道:“帝王为帝,乃是为了人间太平,为了每个子民安居乐业;士人束发读书从仕,乃是为了上能天地立心,下可生民立命;将士从军,乃是为了守护国门,护身后黎民一世安稳;农人耕种,虽为家人温饱,却也使你我乃至世人温饱。这天下,上到帝王,下到庶民,缺一不可,每人皆有自己存在的意义。”

“自女儿出生以来便是爹爹掌心之宝,十四年来锦衣玉食,娇生惯养。爹爹,女儿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

“七七,这些非是你该所想……”朱富贵怔忪道。

“那女儿又该想些什么?”

“你是女子,为父只望你日日快乐,安稳一生。”

“爹爹,能为胸中之志奋斗一生,方为我一生之乐。”

“你有何志?”

“女儿,愿尽己所能,让农人岁岁增产,让将士皆有利器在手,让有心的读书人皆有书可读,让无依无靠的人至少有一手艺傍身,让天下年年富庶,让吾皇尽展宏图,开天下万世太平。”

“此便是我心之所向,虽前路险阻,吾往矣。”

朱富贵听呆了,他完全没想到会从自己女儿嘴里听到这样的话。

他知道自己的女儿自小聪慧,举一反三,过目不忘。这几年更是偶有妙招,每每都能让他收获大笔金银,但这一席话,他完全没有想到。

看着朱七七认真的眉眼,感觉此时的她仿佛在发光。

朱富贵半晌才问:“你,你意欲何为?”

朱七七一收刚才认真的气势,略带得意道:“女儿欲先从让农人岁岁增产上着手。”

“如何着手?”

朱七七却不说了,只是调皮的眨眨眼:“爹爹,此事先保密,您就只等着瞧好儿吧。”

父女二人并不知道,自己的一番谈话都落入了另一双耳朵里。

这双耳朵的主人却也不是别人,正是当今的嫡长孙,东宫太子的嫡长子,大公子瑾。

公子瑾姓赵名瑾,表字英华,传闻其美仪表,而风姿更甚,又向来廉政爱民,与同僚相处融洽,深得洛阳很多老百姓的喜爱。

用今天的话来说,这是一位全民明星。

毫不夸张的说,这位公子瑾如果出门被百姓发现的话,那怕是也得体会一把掷果盈车的待遇。

公子瑾这次是低调来扬州公干,路过新昌,听说这里有一家新开没多久的酒楼,里面的吃食与别处不同,别样美味,便轻车简从来此品尝一番。

来了之后忽听隔壁娇俏的女声在喋喋不休的说着各种菜色,听得他虽然没有亲见,却也忍不住有些意动。

方知这里是自己祖父的干儿子,自己父亲的干兄弟,那位远离朝堂的朱家伯父开的酒楼。

朱家到这一代仅有一女,看来是那朱家父女来这里试菜了。

听起来酒楼里别样的菜色竟是那朱家小妹主意。

公子瑾微抿一口酒,想起只在很小的时候去过皇宫的小女娃,他微微一笑,倒是一个蕙质兰心的小娘子。听闻那朱家小妹还生的貌美如花,朱家伯父倒是好福气。

之后又听到那女孩说商场如战场及慈不掌兵这样的语句,心道这话虽新鲜却也有道理,没想到这朱家小妹小小年纪竟还有这样的见识。

还没有感慨完,就紧接着听到朱七七对父亲的一连四问,进而诉说自己的志向,心中一惊。

公子瑾是一个胸怀天下的人,他出生时,天下未定,他虽小,却也和母亲一起跟着父亲和祖父四处奔波,虽然当时的他和母亲只是被严密保护的妇孺,但天下大乱时的萧条和凄惨,他却是亲眼看见过的。

现如今天下初定不过十数年,还有很多前朝遗留下来的问题,天下十二州,本朝不过才取了八州,其余几州尚未收入囊中,很多地方还动荡不安,他也时常忧心天下百姓食不果腹,无以安家。

但他是没想到这么一个娇生惯养的小娘子竟然会也有这样的胸怀,仅仅是因为朱富贵说了普通庶民生计的艰难,就有此感立此志。没记错的话,那孩子甚至都还没有及笄。

虽然知道这么点大的小娘子,再有见识也做不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但还是公子瑾心中还是感动不已。

这时属下低声请示道:“大公子,是否要见新昌侯?”

公子瑾摇了摇头,他这次是有事在身,且那朱家叔叔竭力远离朝堂,还是不见了。每年在祖父过寿时见一面也就够了。

隔壁雅间的女声还在娇娇软软的同自己的父亲插科打诨,父女两个欢声笑语不断。

公子瑾嘴角不由挂上愉快的笑意,看来还是个很可爱的小女儿呢,也不知今年能否在洛阳见到她。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朱七七几乎住在了城外的庄子里。

她亲自下地感受了现在的脚踏犁,又根据自己的记忆画了后世曲辕犁的草图,和墨家的食客几经讨论,又亲自盯着木匠制作,做成后又亲自调试,也让庄户感受一番,又几经修改,终于大功告成。

紧接着又制作了后世的水田耙。这两样农具在七七的庄园里开始全面试用。

这日,朱富贵负手站在田垄前,看着田里的佃户拿着东家新打的农具在田里耕作,果然效率高了很多。不由得点了点头。

朱七七期待的看着自己的老父亲:“怎么样?爹爹。”

朱富贵抚须微笑:“原本为父还只当你是一时顽童意气之语,现在看来,你果然是心中有成算的。”

朱七七得意:“那是自然,女儿说话,自然言必行,行必果。”

朱富贵笑着点点头,然后回过身来向马车慢慢踱去,一边和朱七七道:“如此一来,农人耕作可省力许多,田地却耕的更深,更细。七七,你做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