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灯光暗淡(1 / 2)

海棠春令 杏子树 1508 字 8小时前

龙儿,此处危险,你不能多留。如果有事,去西城郊青云桥客栈找我。对了,还有孟公子,我和他住在那边。

刘文龙点点头,把脸移到安梁王的耳朵旁,压低声音说了几句话。安梁王也点了点头。

刘文龙转回身去,快步来到灯笼旁,弯腰提起了灯笼,迈开大步,继续往前面走去。

太子宫殿后面,静悄悄的。微风吹过,树影婆娑,更显得有些静谧寂寥。

安梁王又走入茂密的灌木丛里。他感觉自己肩上的胆子更重了,责任更大了,尤其听见刘文龙的话。为了梁国的百姓,只能大义灭亲,保社稷稳定。

青山绿水饶,红簪花朵朵。经济繁荣。安居乐业。这三条,是自己十二岁年纪时,曾经心里种下的心愿。种心愿,莫要忘,莫忘初愿,砥砺前行,这是身为皇子不可推卸的责任,更是自己大胆追的一个大目标。

安梁王站在树丛里,把手按在自己的胸口上,他又一次感到肩上的责任重大。为梁国为百姓,不怨不悔,他愿意献出自己如春般的生命。

孟安平在大殿脊顶上,迈着轻轻的脚步,从西端来到东端。他蹲下身来,轻轻抽拿出青瓦,借着大殿里的红烛光,看见太子正端坐于太子椅上,他的面前跪着罗成桓。

见此情景,他身体趴下,偷听太子和罗成桓的说话内容。

太子眯着眼。忽然,他睁开了眼睛,盯着罗成桓问:“那件事,准备的怎么样了?”

罗成桓一愣,他抬起头来问:“太子,指得是哪件事?”

太子脸上有些怒,特别的特别的大事。如果这事成了,你就是一荣俱荣的人。如果失败了的话,肯定下地狱的人是你,你知道什么事了吗?

罗成桓听见太子的话后,他的脊梁上一阵阵发冷,但他像一条哈巴狗一样,跪在太子面前,唯唯诺诺,有点瑟瑟发抖。

他低下头,声音变小,小心翼翼说道:“太子,小的知道,是那件大事。我已经买通殿门口的两个侍卫。这个,请太子放心。”

太子又眯起眼来,微微点头。

只听罗成桓又问:“太子。那个计划的大事,我们什么时候行动?”太子站起身来,走到殿门口,身子往前倾,朝外面望去。

太子离开大殿门口,坐回到椅子上,他的右手握成拳,有些冷冷的说道:“这个月的二十二日,是老不死的五十五岁大寿。哈哈,五十五,无无无。那就这天吧,你把老不死的老东西,赶快送往西天!”

罗成桓抬起了头,连连点头。最后,只见太子挥挥手,示意他退下大殿。

孟安平看到这里,把青瓦轻轻放回原处,迅速离开此处的屋脊。

他把绳子的一端系成圆圈,把圈抛向一棵大树的树杈。他试探着扯了扯绳子,感觉树杈和圈圈能够帮助他离开大殿。

突然,他抓着绳子,纵身一跳,只见整个身体腾空而起。他像一只美丽的小鸟,飞到了大树上,他双手松开了绳子,一瞬间,他抱住了一根粗树枝。

孟安平小心翼翼的坐在树杈上,他把圈圈解开,把绳子收起来,装进了怀里。然后,他快速的滑下树干,猫着腰来到安梁王藏身的地方。

安梁王急步走出灌木丛,轻声道:“孟公子。今夜,有没有重大发现?”

孟安平双手抱拳,回话道:“有。此处不可久留,梁公子,此事回去细说。”

安梁王点点头,二人迅速离开太子殿。

突然,夜巡逻的侍卫,增加了许多。

原来,这是太子的规定,深夜至黎明时间段,增加六倍的巡逻人数,并且,队伍之间巡逻的间隔数,仅仅为悬吊的水壶,朝下滴水珠的三十下。

古代的时候,人们计算比较短的时间,用漏壶滴水计时。人们若计算比较长的时间,用燃烧的香柱来计时。

表面看来,这个梁国太子,好像个草包一样。其实,他内心非常强大,做事谨慎小心,野心特别大且贪婪权利。